沈念薇带来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几颗石子——θ波共振的验证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涟漪,而潜在的外部威胁和周爷爷未解的手稿,则沉入水底,化作隐约的不安与沉重的谜团。地下堡垒的生活,在短暂的波动后,再次恢复了那种高度纪律性的平静,但内在的节奏已然改变。
陆铮和沈念薇的协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沈念薇利用后方研究小组提供的更先进的生物反馈仪和θ波诱导方案,对陆铮的训练进行了科学化的优化。他们不再盲目追求长时间的静坐,而是制定了更精准的训练窗口——通常在午后药物起效、疼痛阈值较高的时段,以及晚上身心自然疲惫的时段,进行每次不超过二十分钟的短时高频尝试。
训练内容也更加具象化。沈念薇会在陆铮进入放松状态后,用极其平缓的、带有特定节奏(接近7.83Hz节拍)的引导语,提示他“感受左臂神经丛的微小振动”、“想象温暖的光流缓慢浸润”、“尝试与呼吸同步”等。这种外在的、科学的引导,与陆铮自身摸索出的内在体悟相结合,产生了奇妙的效果。
θ波共振状态的出现频率显着提高了。虽然每次持续时间依旧短暂,但陆铮越来越熟悉那种“临界点”的感觉——一种思维放缓、身体边界模糊、内在感知却异常敏锐的奇特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左臂那奇异的温热感和神经输出的“稳定感”出现得更加频繁和清晰。
进步是微小却坚实的。他现在已经能够比较稳定地用左手握住一个空杯子长达十几秒而不颤抖,书写虽然依旧歪斜,但字迹的连贯性提高了。更重要的是,那种对左臂的“感知”回来了更多,不再是完全的麻木和剧痛,而是能隐约感受到冷热变化和触摸的方位,尽管依旧模糊。
陈医生将这些进步归功于综合康复方案的起效和陆铮惊人的意志力,对此表示高度赞赏,但她也敏锐地注意到,陆铮的进步模式似乎有些“特别”,不像单纯的神经自发恢复。她没有多问,只是更加精细地调整着药物和理疗方案,为他的“特别”进步提供最坚实的基础支持。
然而,陆铮和沈念薇都清楚,真正的核心突破,来自于那些短暂而珍贵的θ波共振时刻。他们小心翼翼地保守着这个秘密,所有的数据记录和分析都在私下进行,加密存储。希望的幼苗在地下悄然生长,但他们深知,距离真正安全地“使用”那把钥匙,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这天下午,一次例行的θ波训练中。
陆铮的状态很好,很快便进入了那种深度放松的临界点。呼吸悠长,脑电波稳定地起伏在θ波区间。沈念薇在一旁安静地监控着数据,用平稳的语调进行着引导。
突然,陆铮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在意念的深处,他仿佛“听”到了一种极其微弱、却异常熟悉的轰鸣声!那声音低沉、遥远,带着金属的摩擦感,像是……像是军用运输机在跑道上滑行的声音?
紧接着,一幅模糊的画面闪过脑海:昏暗的机舱,摇晃的灯光,身边战友紧张而模糊的侧脸,以及……左手小臂上传来的一阵尖锐的、被什么东西狠狠撞击后的剧痛!
那是……“鹰巢”行动出发时的记忆碎片?! 这些记忆原本因受伤和应激而变得混乱模糊,此刻却在那特定的脑波状态下,变得异常清晰,如同沉船被打捞出水!
几乎在同一时间,监测屏幕上,代表陆铮左臂肌电信号的曲线,突然出现了一个极其异常、极其尖锐的峰值!这个峰值与他正在进行的放松状态完全不符,更像是一种剧烈的神经应激反应!
而与此同时,他左臂尺神经旧伤处,那原本温和的“浸润感”瞬间被一股熟悉的、灼热的剧痛所取代!仿佛被无形的针狠狠刺了一下!
“呃!”陆铮闷哼一声,瞬间从那深度状态中惊醒,额头上瞬间布满冷汗,左臂不受控制地微微痉挛起来。
“怎么了?!”沈念薇立刻停止引导,急切地问道,“数据突然异常!是疼痛发作了吗?”
陆铮大口喘息着,努力平复着左臂的灼痛和心中的惊悸。他看了一眼屏幕上那个突兀的异常峰值,又回想了一下刚才闪回的记忆片段,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不是普通的痛……”他嘶哑地说,目光深沉,“是……记忆。刚才那种状态,好像……把一些受伤时的记忆碎片勾出来了,连带着当时的神经反应……也一起被‘激活’了。”
记忆碎片激活了神经伤疤? 这个现象让沈念薇愣住了。她迅速回放数据,那个异常峰值出现的时间点,确实与θ波共振的平稳期重叠,却又显得格格不入。
“这……这可能是一种创伤后应激(PTSD)在特定脑波状态下的呈现?”沈念薇推测道,眉头紧锁,“但也可能……意味着这种共振状态,不仅能影响现在的神经功能,还能触及到与创伤相关的深层神经记忆痕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与你共赴河山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与你共赴河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