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在城楼上伫立良久,直至夜幕降临,繁星点点。他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朝堂,大臣们早已等候在此。望着众人充满期待又忧虑的眼神,李浩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诸位大人,如今援军未到,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商讨出一套后备方案。”大臣们面面相觑,一场关乎大唐命运的讨论,在这凝重的氛围中拉开帷幕。
就在李浩与大臣们在朝堂上紧张商讨之时,遥远的突厥营帐内,气氛同样严肃。突厥将领们围坐在一张巨大的羊皮地图前,正与清风阁叛徒商议着应对之策。
“听闻大唐已向周边附属国与江湖门派求援,若他们的援兵一到,局势对我们将大大不利。”一名突厥将领皱着眉头,用生硬的汉话说道。
清风阁叛徒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阴鸷:“此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改变策略。加大对大唐边境的攻击力度,趁他们援军未到,一举突破防线。同时,在大唐国内制造更大规模的混乱,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
突厥将领们听闻,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突厥主帅猛地一拍桌子,大声下令:“传我命令,明日一早,全军发起猛攻,务必在短时间内让大唐军队阵脚大乱!”
而在大唐国内,一些被煽动的乱党,在清风阁叛徒的暗中指使下,也开始蠢蠢欲动,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暴乱。
第二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边境战场上便喊杀声四起。突厥军队如潮水般向大唐防线涌来,他们骑着高头大马,挥舞着长刀,口中发出阵阵嘶吼。
“杀!踏平大唐!”突厥士兵们的喊声响彻云霄。
大唐军队严阵以待,然而面对突厥这次更加猛烈的冲锋,他们明显有些吃力。箭矢如雨点般从城墙上射下,突厥士兵却毫不畏惧,前赴后继地冲向城墙。
“放箭!快放箭!”大唐军中将领大声呼喊着,声音中带着一丝焦急。
但突厥军队这次似乎有备而来,他们推着巨大的攻城器械,一步步逼近城墙。投石车不断向城墙上投掷巨石,砸得城墙砖石乱飞。“轰隆”一声巨响,一段城墙竟被砸塌了一角。
“不好!快,堵住缺口!”将领见状,心急如焚,立刻指挥士兵们去填补缺口。
士兵们扛着沙袋,冒着敌人的箭雨,奋勇向前。鲜血不断地从他们身上涌出,染红了脚下的土地。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弥漫在整个战场上空。
与此同时,国内多地的暴乱也开始升级。乱党们手持武器,冲进城镇乡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们四处逃窜,哭声喊声一片。原本宁静的村庄瞬间陷入火海,浓烟滚滚升腾而起。
“这可如何是好啊!”一位老者看着被烧毁的房屋,老泪纵横。“大家别怕,官兵马上就到了!”一位年轻的村民安慰着众人,可他的眼神中也透露出一丝恐惧。
李浩在朝堂上得知边境和国内的情况后,眉头紧锁,心中暗暗焦急。他在殿中来回踱步,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新的应对方法。
“殿下,如今局势危急,我们该怎么办?”一位大臣焦急地问道。李浩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说道:“先传我命令,让各地的地方官员组织百姓,拿起武器自卫,同时派遣附近的驻军尽快前往暴乱地区平乱。边境这边,通知将领们,收缩防线,集中兵力防守关键位置,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可是殿下,这样能抵挡得住突厥的进攻和国内的暴乱吗?”又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李浩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目前也只能如此,我们要为求援争取更多的时间。同时,加快与周边附属国和江湖门派的联系,催促他们尽快出兵。”
朝堂上,大臣们纷纷领命,各自去执行任务。李浩望着大臣们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着局势能尽快好转。
而此时,边境战场上,大唐军队在将领的指挥下,虽然奋力抵抗,但突厥军队的攻势实在太过凶猛,他们的伤亡越来越惨重。
“将军,我们快顶不住了!”一名士兵跑到将领身边,大声喊道。将领看着眼前惨烈的场景,咬咬牙,抽出腰间的佩剑,大声吼道:“兄弟们,我们身后就是大唐的土地,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绝不能后退一步!杀!”
士兵们在将领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与突厥军队展开殊死搏斗。鲜血染红了他们的铠甲,汗水和血水混在一起,顺着脸颊滑落。
在国内,各地的驻军在接到命令后,正火速赶往暴乱地区。马蹄声阵阵,尘土飞扬。然而,乱党们似乎早有准备,他们在一些要道上设下了埋伏,给前来平乱的官兵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不好,有埋伏!”一名官兵大喊道。
瞬间,四周涌出大量乱党,将官兵们团团围住。刀剑相交,火花四溅。官兵们虽训练有素,但在这突如其来的埋伏下,也陷入了苦战。
李浩在朝堂上,不断收到来自边境和国内的战报,每一份战报都让他的心情愈发沉重。他深知,大唐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而他的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大唐的生死存亡。
敌方的攻势愈发猛烈,大唐的局势愈发危急。李浩站在朝堂之上,望着远方,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如何,我都要想出办法,拯救大唐于水火之中!”可他的新应对策略能否奏效,大唐又能否在这重重危机中挺过来,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
喜欢大唐嫡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唐嫡子风云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