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澶州对峙与盟约签订
- 澶州之战:辽军围攻澶州时,宋将张瑰用床子弩射杀辽军主将萧挞凛,辽军士气大挫。宋真宗抵达澶州后,登上北城督战,宋军士气大振,与辽军形成对峙。
- 和谈达成:辽军虽深入宋境,但补给线过长,且忌惮宋军抵抗,萧太后主动提出和谈。宋真宗本无坚决作战之心,派曹利用为使者赴辽营谈判,最终达成协议:
- 宋辽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萧太后为叔母。
- 划定边界:双方以白沟河为界,互不侵犯,不得收纳对方逃人。
- 宋朝每年向辽提供“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于每年岁末交付。
- 双方在边境开设互市(榷场),促进经济交流。
影响:宋辽百年和平与利弊争议
- 积极方面:
- 维持长期和平:此后宋辽之间保持了约120年的和平局面,双方边境安定,避免了大规模战争,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 促进交流:边境榷场的开设推动了宋辽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丰富了双方的物质与精神生活。
- 北宋得以专注内部治理:节省了大量军费,集中精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形成“咸平之治”的稳定局面。
- 消极方面:
- 岁币的长期负担:每年的银绢虽数额不及军费的十分之一,但长期支付成为财政负担,且强化了北宋“以钱买和平”的消极心态。
- 军事松弛:和平环境下,北宋边防逐渐废弛,军队战斗力下降,为后期与西夏、金的战争埋下隐患。
- 争议的“平等”性质:盟约表面上是“兄弟之国”,但宋朝以岁币换取和平,被后世部分视为“屈辱”,反映了北宋军事上的相对弱势。
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实力相对均衡的产物,虽有妥协成分,但客观上带来了长期和平,对宋辽两国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为中国古代民族政权间通过协商解决冲突的典型案例。
喜欢天幕:太子聊天室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天幕:太子聊天室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