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老教授的来访,像一阵温和而有力的风,吹散了封瑶心中最后一层关于“依附母亲光环”的迷雾。她不再将母亲的传承视为需要挣脱的束缚,而是内化为自身力量的源泉。这种由内而外的坚定,让她的笑容愈发温润通透,“甜憩”的氛围也仿佛被注入了更沉静的底蕴。
徐卓远将这一切变化精准地记录在案。【封瑶·内核稳定性指数持续攀升。行为模式预测准确率因“情感决策”权重增加而微幅下降,但整体协同效率提升12.7%。】他注意到,封瑶在调配糖水时,不再仅仅依据顾客即时的情绪反馈,开始融入更多对顾客背景、甚至可能存在的、类似老教授那样的深层情感记忆锚点的预判。她的“算法”,在借鉴他的数据分析之外,更多了一份基于共情与人生阅历的直觉性微调。
这种变化,也促使徐卓远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他开始尝试构建更复杂的“情感-记忆-情境”关联模型,试图理解那种超越即时数据、源于过往积淀的直觉判断。
这天下午,封瑶接到一个电话,是校学生会文艺部打来的,邀请“甜憩”作为赞助商之一,参与下个月举办的校园文化节,并希望能提供一个与“传统美食与情感记忆”主题相关的互动活动。
若是上一世,封瑶大概率会因害怕与人过多接触、担心被评头论足而婉拒。但此刻,她只是稍作思考,便爽快地应承下来:“好的,我们很乐意参与。具体活动形式,我可以构思几个方案供你们参考。”
挂断电话,她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她看向正在默默擦拭桌子的徐卓远,自然地问道:“徐卓远,你觉得我们搞一个‘记忆中的甜味’主题征集怎么样?邀请同学们分享与某种甜食相关的温暖记忆,被选中的故事,我们可以尝试复刻那份甜点,或者为其量身定制一款‘情感-糖水’?”
徐卓远停下动作,眼中数据流快速闪烁。【分析:提议符合“传承”、“情感联结”核心主题。潜在效益:提升“甜憩”品牌知名度与情感深度,扩大封瑶“情感干预”实践范围。潜在风险:投入精力与时间成本增加,故事筛选标准需明确。】他迅速给出了回应:“提议具有高可行性。我可以协助建立故事征集与筛选的数据模型,基于情感真挚度、故事代表性、糖水可实现性等维度进行初步评估。”
封瑶笑了:“就知道找你准没错。数据模型帮忙筛选可以,但最终决定选哪个故事,我想自己来感受。”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毕竟,有些打动人心的力量,可能藏在数据标注的‘冗余信息’里。”
徐卓远点头表示理解。他意识到,封瑶正在有意识地将他的理性分析与她自身的感性判断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决策模式。这种模式,比他独自运行的最优算法,似乎更能产生“温暖”且“有效”的结果。
文化节的消息很快在“甜憩”的小圈子里传开。常来的顾客们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林薇更是拍着胸脯保证会发动全班同学来投稿支持。店内的讨论氛围愈发活跃。
然而,这份平静的忙碌,被一个不期而至的身影打破了。
周五傍晚,一个穿着篮球服、身材高大挺拔的男生走进了“甜憩”。他额上带着运动后的薄汗,五官俊朗阳光,是那种在校园里很容易吸引目光的类型。他径直走到柜台前,笑容爽朗地对封瑶说:“同学,麻烦一杯冰镇酸梅汤。”目光却在封瑶脸上多停留了几秒,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
【新人物标识:男性,年龄约20岁,校篮球队成员概率87%(基于着装、体格及随身物品)。情绪状态:放松,愉悦,对目标(封瑶)表现出高度兴趣(瞳孔放大率15%,注视时长超常规社交礼仪标准2.3秒)。】徐卓远的子系统立刻开始工作。
封瑶抬头,对上男生的视线,微微一怔。这个人,她认识。或者说,上一世认识。
他叫周明轩,经济学院的院草,也是上一世曾短暂地对阴郁孤僻的封瑶表示过好感的少数人之一。那时的封瑶,既渴望被关注,又因深刻的自卑而无法坦然接受任何善意,更畏惧流言蜚语。在周明轩几次主动搭话后,她非但没有回应,反而像受惊的兔子般躲得更远,甚至用冷言冷语推开了他,最终不了了之。这在她前世的遗憾清单里,算不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确实是她处理人际关系失败的又一个例证。
此刻,再见周明轩,封瑶心中已无波澜。她坦然回以礼貌的微笑:“好的,请稍等。”然后便转身去制作酸梅汤,动作流畅自然,没有半分扭捏。
周明轩似乎对她的平静有些意外,却也更激起了兴趣。他倚在柜台边,主动搭话:“同学,你是这家店的老板?手艺真好,我队友都说你家糖水是‘治愈系’的。”
“谢谢。”封瑶将酸梅汤递给他,笑容温和而疏离,“主要是大家愿意给面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