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星辉与印记
徐卓远带回的那叠泛着旧纸张特有气味的文献,其价值远超封瑶最初的预期。它不像楚河那蜻蜓点水般的“提示”那样零散且带着居高临下的审视,而是如同一把结构精密、齿纹清晰的钥匙,系统地为她打开了通往电磁兼容性深层理论殿堂的大门。文献中记载的经典案例模型,虽然年代稍远,但其对复杂工业环境下电磁干扰产生、传播及耦合机制的剖析,其内在逻辑与楚河指出的电机电流波动影响隐隐契合,却提供了一个更底层、更完备的理论框架。
封瑶如饥似渴地沉浸其中,仿佛在迷雾中跋涉许久,终于看到了标示清晰的地图。她将文献精髓与沈哲之前进行的系统复杂度评估报告相互印证,再结合林朗清洗后近乎完美的纯净数据集,开始了新一轮的、目标明确的算法攻坚。
这一次,她感觉自己真正掌握了主动权。她不再是被动地接收、验证楚河抛来的谜题,而是主动地将这些外部信息——无论是楚河的“提示”,还是徐卓远的文献——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消化、吸收、批判与超越。她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指尖在键盘上飞舞,一行行代码,一道道公式,如同织锦般在她手中逐渐成型。
随着研究的深入,她逐渐拨开了笼罩在“幽灵”噪声之上的最后一层薄纱。楚河所指出的“耦合关联”确实存在,但那更像是结果而非根源。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星耀设备为了实现极致性能而采用的高度集成化设计。内部多个功能模块拥有各自独立的时钟源,这些时钟域信号在同步时产生了极其细微的“时序抖动”。这种抖动在常规状态下微不足道,但在特定功率负载条件下,会被急剧放大,并与电机运行时的电磁噪声产生复杂的非线性叠加效应,最终形成了那种时隐时现、难以捕捉的“幽灵”噪声。
实验室里,键盘清脆的敲击声、书页快速的翻动声以及服务器机箱低沉的运行声,构成了奋斗的主旋律。封瑶时而凝眉紧锁,盯着屏幕上滚动的数据流陷入沉思;时而抓起旁边的草稿纸,飞快地推演着数学公式,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时而在调试界面果断地修改参数,观察着模拟波形的每一次细微变化。
徐卓远就坐在她斜对面,大部分时间都沉默着处理自己的事情,或是阅读文献,或是编写代码。但他的存在感却无比强烈。他像一座沉静而可靠的山,无需言语,便已为她隔绝了外界不必要的纷扰。他的目光似乎总能精准地捕捉到封瑶研究中遇到的瓶颈,或是算法模拟中出现的异常波动。每当这时,他或是会默不作声地递上一份相关的、往往能切中要害的参考资料;或是在封瑶提出疑问时,言简意赅地指出某个被忽略的边界条件,或是数据关联中可能存在陷阱的环节。
这种默契的守护,尤其体现在应对楚河时。楚河后来又来过两次,一次是借口与陈教授沟通项目阶段性进展,目光却总是不经意地扫向封瑶的电脑屏幕;一次是带来了星耀内部一份非涉密的通用技术文档,美其名曰“资源共享”,实则仍想试探封瑶算法的核心思路。每一次,他都试图将话题引向封瑶的具体实现细节,但徐卓远总能恰到好处地介入,用“算法核心部分仍在验证优化,细节尚不成熟,不便展示”或“这部分思路涉及团队整体设计,需要保密”等理由,态度谦和却立场坚定地挡了回去,滴水不漏。
封瑶能清晰地感觉到那道被徐卓远不动声色构筑起来的保护层。这让她得以全身心沉浸在技术的海洋中,不必分心应对楚河那带着探究与算计的过度关注。这种被默默守护、被全然信任的感觉,如同涓涓暖流,悄然浸润着她心底那片因重生而始终绷紧、带着些许戒备与不安的角落,让它渐渐变得柔软、安定。
这天下午,经过连续数日的奋战,一个至关重要的自适应滤波与特征增强联合算法模块终于调试通过。当封瑶最后一次敲下回车键,屏幕上,原本被随机噪声干扰得模糊不清、如同蒙尘宝石的特征波形,在经过优化算法处理后,瞬间变得清晰、稳定,边缘锐利,特征点熠熠生辉。旁边的性能指标显示,有效特征提取率较之前提升了惊人的三十个百分点!
“成功了!”封瑶忍不住从椅子上跳起来,低呼一声,连日来积累的疲惫与紧张仿佛在这一刻被巨大的成就感彻底冲刷干净,那双明亮的眼眸中闪烁着如同星辰般耀眼的光彩。
沈哲和林朗闻声立刻围了过来。看到屏幕上那堪称惊艳的对比结果,沈大力士兴奋地用力一拍封瑶的肩膀,力道大得让她踉跄了一下:“好家伙!小学妹,你这算法神了!立竿见影啊!”
林朗也推了推眼镜,常年没什么表情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了清晰的笑容,语气带着一丝自豪:“看来,我清洗的数据总算没有明珠暗投。算法的强大,离不开纯净数据的支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