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家人笨拙的爱
金奖的喧嚣与荣耀,随着颁奖典礼的结束,逐渐沉淀为内心深处扎实的底气。回到校园,夏日的雷雨早已停歇,天空澄澈如洗,阳光透过繁茂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点,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湿润泥土的清新气息。一切都仿佛被那场雨洗涤过,焕然一新,正如他们历经淬炼后愈发沉静的心境。
“心桥”团队载誉而归,在校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采访、邀约、祝贺纷至沓来,甚至有嗅觉敏锐的科技媒体想要深入报道团队核心成员的故事。然而,徐卓远和封瑶却默契地选择了低调处理。他们婉拒了大部分过度曝光的活动,将精力重新投入到项目的完善与后续规划中。
“荣誉是肯定,更是鞭策。”徐卓远在团队内部小会上如是说,他的目光扫过桌上那座沉甸甸的奖杯,最终落在封瑶身上,两人交换了一个了然的眼神,“‘心桥’从原型到真正应用于世,帮助更多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能停留在掌声里。”这份清醒与远见,让团队成员们迅速从成功的喜悦中抽身,重新聚焦于代码、算法和用户体验的优化。
(新增剧情:封瑶的内心成长与对家庭的反思)
封瑶尤其感到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前世的她,或许会沉醉于名利,但重生后的她更珍视实在的成长与情感的联结。她想起决赛前那段紧绷的时光,父母虽然未能亲临现场,但那条来自母亲的、简短的“加油”短信,以及父亲默默转账让她“别省着”的举动,都曾在她心湖投下石子。她开始学着用更成熟的眼光去解读父母沉默背后的关心。她知道,改变需要时间和耐心,或许,也需要她主动迈出更多步。
(扩写家庭互动,增加细节和层次)
决赛次日傍晚,封瑶接到了母亲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依旧带着惯常的拘谨,甚至比平时更慢了些,仿佛字斟句酌:“瑶瑶,晚上……回家吃饭吗?你爸他……今天特意跑了趟水产市场,买了你以前喜欢吃的鲈鱼,挺新鲜的。”
没有直接提及决赛,没有热烈的夸赞,但这句看似平常、甚至带着点小心翼翼试探的邀约,却让封瑶心头一暖,鼻尖微微发酸。她几乎能想象父亲在鱼摊前犹豫挑选,母亲在家反复练习如何开口的场景。这已是性格内敛、不善表达,且曾因期望过高而给她带来压力的父母,所能做出的、最努力的靠近。
“好,我晚上回去。”她压下喉间的微哽,声音放得格外轻柔,甚至带着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哄慰般的语气,“我也……有点想家了。”
饭桌上的气氛依旧不算热络,却有一种微妙的缓和。父亲依旧沉默居多,但会默默将她喜欢的菜挪到她面前,在她提到一个技术难点时,虽然听不懂,却也罕见地没有打断,只是皱着眉,似乎在努力理解。母亲则絮叨着让她多吃点,说她看起来比上次回家又瘦了,是不是学习太辛苦。
“没有,妈,项目成功了,心里轻松,反而胖了点呢。”封瑶尝试用轻松的语气回应,主动夹了块鱼肉给父亲,“爸,您也吃,这鱼味道挺好。”
父亲愣了一下,随即“嗯”了一声,低头吃饭的速度似乎慢了些。
她没有过多谈论比赛带来的光环,而是分享了团队里一些有趣的琐事,比如某个学弟调试程序时闹的笑话,徐卓远面对媒体提问时一板一眼的认真模样。父母听着,脸上露出些微放松的神情,母亲甚至跟着笑了笑。他们问起她接下来的学业安排,语气里少了从前那种隐形的压力与比较,多了几分纯粹的、对她个人状态的关心。
离开时,母亲不仅塞给她一盒洗好的、精心挑选过的水果,还悄悄往她包里塞了几个她小时候爱吃的传统糕点。“路上吃,”母亲低声说,“别饿着。”
父亲则坚持送她到小区门口,在她转身时,在她身后沉默地站了一会儿,最终只说了句:“路上小心。有事……给家里打电话。”那声音在夜风中显得有些苍老,却透着一种笨拙的坚定。
走在回公寓的路上,晚风拂面,封瑶看着手里那盒沉甸甸的水果和包里的糕点,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眶却有些湿润。这种笨拙的、沉默的、甚至有些迟来的亲情,不再像前世那样让她感到委屈和失落,反而如同细密的针脚,正在一点点缝合她记忆深处那些因忽视、误解和过高期望而产生的裂痕。她不再执着于要求他们变成理想中善于表达、热情洋溢的父母,而是开始学习接纳并珍惜他们独有的、用行动而非言语表达的、沉默而坚实的爱。这种自我接纳与对亲情的重新解读,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成长与灵魂的救赎。
(扩写林教授到访,增加背景信息和互动细节)
这天下午,封瑶独自在实验室整理决赛前后积累的数据和反馈,一位意想不到的访客到来了。来人是计算机系的元老之一,林振华教授,一位在人工智能领域德高望重,但近年来已较少参与具体事务、潜心着书立说的老先生。他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的眼镜,身形清瘦,但眼神却异常矍铄,透着智慧的光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