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全国总决赛备战中
全国总决赛的备战压力,如同一张无形却密不透风的网,笼罩着团队的每一寸空间。封瑶病愈后,徐卓远虽未宣之于口,却在行动上将“监督她休息”提到了与项目攻坚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他会在晚上十点准时,不由分说地合上封瑶的笔记本电脑;会在她因长时间凝视代码而眉间紧锁时,默不作声地递上一杯温度刚好的蜂蜜水;更会在她偶尔被前世记忆碎片突袭,瞬间陷入恍惚时,用一个极轻的、落在她额前发丝的吻,温柔地将她的神魂锚定在当下。
这种细致入微、恰到好处的守护,如同涓涓细流,一寸寸填补了封瑶前世关于“被爱”的所有苍白想象与干涸裂痕。她不再是那个需要拼命证明自己价值、在孤独中泅渡的荒岛,而是被稳稳接住、妥帖安放的稀世珍宝。这份安全感,成了她应对一切风暴的底气。
与陆北辰的学术交流并未因徐卓远的存在而中止,封瑶处理得极为坦荡。陆北辰在文化量化理论方面确实见解独到,他不仅分享了几篇未公开发表的社会学内部论文,更针对她模型中最核心也最棘手的“文化偏见校正模块”,提出了几个跳出技术框架、直指文化内核的启发式建议。
每一次,封瑶都会在团队技术讨论时,将这些来自社会学维度的建议公开提出,并清晰说明灵感来源。徐卓远最初只是冷静地听着,修长的手指偶尔轻叩桌面,随后便会从纯技术逻辑层面与封瑶进行激烈而深入的辩驳推演。他的关注点始终聚焦于算法本身是否自洽、模型是否稳健。那份因陆北辰而产生的、微不可察的警惕与酸涩,渐渐消融在封瑶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团队高效协作所迸发的火花之中。
然而,一次意外的发现,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的一颗石子,让封瑶对陆北辰的动机有了更深层、也更复杂的解读。
那是一个周末的午后,封瑶去社会学系的资料室查阅一份关于区域文化符号百年变迁的档案。就在资料室古旧的木门外,她无意中听到了陆北辰与同学的低语。
“……说真的北辰,你就那么觉得,那个计算机系的女生能真正理解格尔茨‘深描’理论背后的厚重与精微?”他同学的语气带着学科壁垒带来的天然优越感和几分调侃。
陆北辰的声音依旧温和,却透出一种罕见的、近乎执拗的笃定:“封瑶不一样。她不是在生搬硬套理论术语,而是在试图用另一种语言——代码,去解构和重构文化运行的底层逻辑。这本身就是一个创举。”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裹挟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而且……她身上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像是在断壁残垣里,执着开出的花。明明能感觉到她经历过不为人知的风雨,眼神却愈发坚韧通透,珍惜并紧紧抓住眼前的每一缕阳光。看着她,会让人觉得……生命中某些深刻的遗憾,或许真的有机会被弥补。”
“废墟里开出的花”、“遗憾是可以被弥补的”……这些话,如同精准的密钥,瞬间开启了封瑶心中某个尘封的角落,精准描摹了她重生的内核。但同时,这番话也透露出,陆北辰那温文尔雅的表象之下,似乎也潜藏着不为人知的过往与创痕。他投注在她身上的、那份超越学术欣赏的关注,或许并非源于浅薄的情感悸动,而是某种更深层次的、关于救赎与共鸣的投射。
封瑶的脚步在原地生根,她没有推门进去,而是悄然转身离开。这件事,她选择了对徐卓远缄口不言,并非不信任,而是不愿让任何不必要的、涉及情感纠葛的波澜,干扰眼下备战的纯粹节奏。但自此,她心中对陆北辰多了几分审慎的疏离。他的出现,或许不仅仅是学术路径的偶然交叉,更可能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她和他各自需要直面与超越的人生课题。
时间在代码、论文和无数次激烈讨论中飞逝,全国总决赛已近在眼前。就在团队进行最后一次封闭式高强度联调的关键时刻,一个封瑶几乎快要遗忘的人,以一种令人极度不快的方式,再次蛮横地闯入了她的生活。
封琳,她的堂妹。
前世,封琳凭借甜美无害的外表和深谙示弱的“生存智慧”,一直是家族中更得长辈欢心的那个。她总是能不着痕迹地抢夺属于封瑶的东西——父母的称赞、心仪的礼物,甚至封瑶少女时期曾懵懂好感过的男生。她的每一次出现,几乎都伴随着封瑶的失落与自我价值的崩塌。她是封瑶前世阴影中,一个具体而微的符号。
此刻,封琳正亭亭玉立于实验室门口,巧笑倩兮,手中拎着一盒看起来价格不菲的精致点心。“姐!听说你们团队杀进全国总决赛了,太给家里长脸了!我特意来给你加油打气!”她的声音甜美清脆,瞬间吸引了实验室里几个不明就里的男生侧目。
封瑶心中警铃大作,前世那种被比较、被掠夺的窒息感如潮水般隐隐涌来。但她深吸一口气,迅速稳住了心神。如今的她,灵魂历经淬炼,早已不是那个会被轻易动摇、任人拿捏的小女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