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全国赛备战中
苏婉晴的出现,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虽未激起惊涛骇浪,却也让封瑶心中那片关于前世的湖面,漾开了几圈不易察觉的涟漪。她清晰地记得,前世的苏婉晴是何等耀眼的存在——家学渊源,自身天赋极高,在计算机和社会语言学交叉领域初露锋芒,是少数能在学术层面与徐卓远并肩而行、甚至偶尔能激发他辩论欲望的女生。彼时,那些关于他们“珠联璧合”、“惺惺相惜”的隐约传闻,曾像细密的针,一次次扎进敏感自卑的封瑶心里,成为她不断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与徐卓远的世界格格不入的又一重枷锁。那时的苏婉晴,对于封瑶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带着光环的“他者”,象征着一种她无法企及的智识高度和般配。
但这一世,封瑶只是微微蹙起的眉头很快便舒展开来。她站在窗边,没有像前世可能的那样下意识地躲避或自惭形秽,而是隔着一段距离,坦然地向对方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她的目光平静,带着一种历经沉淀后的从容。苏婉晴似乎没料到她会如此直接,那双锐利而明亮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讶异,愣了一下,随即也幅度极小地点了下头,然后便收回视线,步履匆匆地消失在林荫小径的拐角,那背影依旧带着几分清冷与孤高。
“是巧合,还是……她也是为全国赛而来?”封瑶心下思忖,却并无多少慌乱。如今的她,早已不是那个会因为一点风吹草动就怀疑自己、患得患失的女孩。她信任徐卓远,更信任他们之间历经磨难、共同成长所沉淀下的情感纽带。苏婉晴的出现,或许会带来一些挑战,但更多的,可能只是让她更清晰地看清自己此刻的拥有是多么坚实,以及自己早已不是那个需要仰望任何人的封瑶。
她将这个小插曲暂时按下,如同整理书页般轻轻拂过心绪,转身回到书桌前。母亲那通充满歉意与支持的电话带来的触动,与徐卓远坚定温暖的回复交织在一起,被她小心地收藏心底。那是支撑她穿越迷雾、无畏前行的宝贵力量。
全国赛的备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封瑶整合了那晚与周明轩讨论的灵感,以及团队内部多次头脑风暴和激烈辩论后磨合出的方案,将项目的核心精准聚焦于“基于社会语言学变量与动态文化权重适配的多模态模型偏见消减框架”。这个名字虽然学术,但其内核却充满了封瑶特有的、对人文与科技交叉地带的敏锐洞察和深切关怀,旨在让AI更能理解并尊重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天下午,团队正在进行一次关键的模拟测试,邀请了系里几位严格着称的教授担任模拟评委。封瑶负责主讲,她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地将模型如何识别并消减“地域歧视性语言关联图像”的机制阐述完毕,赢得了在场几位教授的微微颔首。就在气氛稍缓的间隙,一个不算和谐却清晰有力的女声在听众席后排响起:
“很精彩的构想,封瑶同学。”站起身的,正是苏婉晴。她不知何时悄然进入了实验室,此刻正目光灼灼地看着台上的封瑶,眼神中带着审视与探究,“不过,我有一个疑问。你提到的‘动态文化权重模块’,其判定依据本身,是否也可能引入新的、甚至更隐蔽的偏见?比如,你如何确保模型对‘潜在文化圈层’的划分是准确且非刻板的?这会不会陷入一个‘用偏见去纠正偏见’的循环,或者说,本质上是一种算法层面的文化本质主义?”
问题一针见血,直指方案可能存在的逻辑软肋和伦理困境。实验室里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团队成员的心都提了起来,连刚结束演示保障、从后台走过来的徐卓远,也停下了脚步,目光沉静地看向了封瑶,眼神里是信任,也是等待。
封瑶心中微凛,苏婉晴果然名不虚传,这个问题提得极其专业且犀利,恰好点中了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反复争论和试图优化的核心难点。但她并未露怯,反而迎着苏婉晴那带着几分挑战意味的目光,展颜一笑,那笑容里带着对自己团队的信心和对问题本身的尊重:“感谢苏同学的提问。这个问题非常关键,一针见血,也是我们团队反复推敲、迭代了数个版本试图解决的核心难点。”
她从容地走到演示屏前,熟练地调出了底层架构图,激光笔的红点落在复杂的节点和连线上:“我们规避这一问题的方式,并非进行硬性的、非此即彼的文化圈层归类——那确实是另一种偏见。而是通过引入徐卓远同学主导设计的改进型图神经网络,构建一个动态演化、自我更新的‘文化特征关联图谱’。”她顿了顿,确保大家跟上思路,“简单来说,模型学习的不是‘你是A文化还是B文化’的静态标签,而是从海量、多源、带有时间戳的数据中,自主学习不同文化符号、表达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之间复杂的、动态的关联强度。所谓的‘动态权重’,是基于具体任务上下文,模型自主计算出的相关文化特征在当前情境下的影响力权重,而非预设的、固化的文化类别权重。同时,我们引入了专门设计的可解释性AI模块,确保这个决策过程是透明、可追溯、并且在关键节点允许人类专家干预和修正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