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心灵成长与亲情治愈
“心晴港湾”的参观交流,如同一扇被擦拭一新的窗户,为封瑶的研究注入了更多来自现实世界的鲜活空气。苏晴女士展现出的专业素养与务实诚意,以及中心对前沿技术应用所持的开放态度,都让她深感不虚此行,甚至隐约看到了未来将理论模型转化为实际助力的可能路径。然而,那份潜藏在直觉深处、源于苏晴偶尔流露出的过于精准的洞察力的细微警觉,她并未忽视,只是将其沉淀心底,化为前行路上的一份审慎。她清楚,在学术与现实的交汇处,既需要开放的胸襟,也需要守护核心的智慧。
回到校园,封瑶没有急于投入具体工作,而是先与亦师亦友的林悦师姐和始终守护在侧的徐卓远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与讨论。在林悦那间堆满书籍和草稿纸的教研室,封瑶详细描述了“心晴港湾”的运作模式、个案处理流程(隐去隐私细节)以及苏晴提出的几个颇具启发性的行业观点。
林悦听得十分专注,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这个苏晴,不简单。她能这么快把握你模型的核心潜力,要么是天赋异禀,要么就是背后做了大量功课。保持交流是好事,能拓宽视野,但核心数据和算法逻辑,必须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合作,分寸感至关重要。”她顿了顿,看向封瑶,语气缓和下来,“不过,瑶瑶,你这次处理得很好,既抓住了机会,又保持了警惕,比刚进组时成熟多了。”
封瑶心中一暖,知道这是师姐难得的直接肯定。
而徐卓远在仔细听取了封瑶的叙述,并再次动用人脉确认苏晴及其机构背景干净、短期内并无不利动向后,选择支持封瑶在保持警惕的前提下,与“心晴港湾”进行有限度的、以学习和观察为主的交流。对他而言,守护封瑶的梦想,并非将她置于无菌的象牙塔内,而是为她扫清恶意障碍,让她能安心地、自由地汲取成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包括来自外界的、可能复杂但极具价值的实践经验。
“你想去做,就去。但记得,有任何觉得不对劲的地方,或者遇到任何困难,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徐卓远看着她,眼神沉稳而坚定,“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些。”
日子在忙碌却有序的节奏中平稳流逝。匿名投稿的风波似乎真的随着徐卓远持续的暗中追查和时间的冲刷而渐渐沉寂,校园里再未掀起新的波澜。封瑶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的算法优化与数据深海之中,偶尔与苏晴就一些不涉及核心机质的、行业通用性的问题或前沿文献进行邮件交流,苏晴的回信往往视角独特,引用的案例也颇为生动,让封瑶确实获益匪浅。这种交流,像是一股细小的活水,为她略显封闭的研究环境带来了新的涟漪。
这天下午,封瑶刚从图书馆出来,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她回到宿舍,在书桌上发现了一封来自家乡的信。素白的信封,上面是父亲封卫民那略显笨拙、却一笔一划极为认真的字迹。她的心微微一动,泛起一层温暖的涟漪。重生以来,她刻意加强了与家里的联系,每周雷打不动的电话,絮叨着校园生活的点滴,父母也从最初的惊讶、无措,渐渐变得习惯甚至期待。但收到手写的信件,还是第一次。
她带着一丝好奇与愈发浓郁的暖意,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信纸是常见的横格纸,父亲的字迹占据了满满两页。起初的内容是父母例行的嘘寒问暖,叮嘱她按时吃饭、天冷加衣、注意休息,字里行间是质朴的关切。然而,读到后半部分,封瑶的眼眶不由自主地渐渐湿润了。
父亲在信中写道:“……瑶瑶,上次你打电话回来,说起你做的那个什么‘心理模型’,爸虽然听不太懂那些专业词,但反复琢磨,感觉是能帮人解开心结、让人心里亮堂起来的好事情。你妈也说,你现在比以前开朗多了,话也多了,眼睛里都有光了。我们看着,心里头……高兴。”
“爸想了很久,有件事,或许应该告诉你。你小时候,大概五六岁那年,有段时间特别怕黑,晚上总做噩梦,惊醒过来就哭,小脸煞白。我和你妈带你看了好几回医生,都没查出什么大毛病,只说孩子可能受了点惊吓。我们那时候又急又没办法。后来,还是我们厂里当时那位技术很好的吴工程师,他爱人好像是学儿童心理的,听我们说起后,给支了个招。她说,别硬逼着孩子不怕,可以试试用你那时候最喜欢那个、一打开就会发光还会唱《小星星》的音乐盒,在你睡前轻轻放着音乐,然后我和你妈轮流,抱着你,跟你讲讲白天发生的开心事,或者编几个温暖的小故事,让你慢慢觉得,黑暗里也是安全、温暖的。”
“我们按这法子试了,耐心哄了差不多半个月,你果然就慢慢好了,晚上能睡安稳了,也不那么怕黑了。爸提起这个陈年旧事,没别的意思。就是想告诉你,每个人心里头,可能都会有个怕黑的‘小孩’,这没什么丢人的。你现在能用你学的本事,去帮帮那些心里还在‘怕黑’的人,这是积德的大好事。爸没什么文化,在学习上帮不上你什么忙,就只能跟你说,别怕,认准了路就大胆去做。家里永远是你的后盾,永远支持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