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封瑶,他最初的关注点完全在于她对弟弟徐卓远的影响。他调查过她的背景,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性格在前段时间据闻有些内向甚至敏感,与卓远所处的世界相隔甚远。但那次家宴上她的落落大方与不卑不亢,以及后续卓远身上发生的那些积极变化——变得更加沉稳、更有责任感,开始主动与他探讨家族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平衡,甚至偶尔会提及封瑶的一些“有趣的想法”——都让他不得不对这个女孩刮目相看。
如今,封瑶自身展现出的学术潜力和她所选择的研究方向,更引起了徐文渊作为一名成功商人的本能兴趣。人工智能与心理健康交叉领域,这无疑是一个充满巨大潜力的蓝海市场,社会关注度高,若能成功落地,商业价值与社会声誉都将不可估量。但同样,这也是一片雷区,数据隐私、算法伦理、情感替代的争议……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
他沉吟片刻,按下内部通话键:“李秘书,帮我调取一下关于‘人工智能情感计算’领域,目前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主要团队、专利布局和投资风向报告,要最详尽的。另外,重点关注一下本市高校,特别是A大在这个领域的学术活动、有潜力的项目团队,以及……近期是否有其他资本在接触。”
“好的,徐总。”秘书干练地回应,没有多问一个字。
挂断电话,徐文渊的目光再次落到手机屏幕上。他并非要阻止什么,相反,他从封瑶的研究和卓远的变化中,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但他习惯性地想要掌控全局,评估每一个变量的风险与收益。封瑶这个原本被他视为“小意外”的变量,正以一种超出他预期的速度,变得不容忽视。他需要更清晰地了解,这个闯入弟弟生活,并可能未来会与徐家产生更多交集的女孩,究竟能走到哪一步,她的心性、能力、格局,是否能匹配得上徐家未来可能面临的复杂局面,以及……她是否会对卓远,乃至徐家,产生不可控的影响。他得像评估一个潜在的投资项目一样,重新评估她。
沙龙举行的日子终于到来。
A大国际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不仅有相关专业的师生,还有不少受邀前来的业界精英、投资机构代表和科技媒体的记者。灯光聚焦在讲台上,气氛庄重而热烈,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学术与机遇交织的特殊氛围。
封瑶坐在台下靠前的位置,听着前面几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和才华横溢的博士生的分享,手心微微有些汗湿。说不紧张是假的,这是她重生以来,第一次在如此正式、公开且汇聚了多方目光的场合,展示自己心血凝聚的成果。
忽然,一只温暖干燥的大手悄悄覆上她放在膝盖上的手,轻轻握了握,力道沉稳。是徐卓远。他没有看她,目光依然平静地注视着讲台,仿佛只是无意间的动作。但那无声的鼓励和支撑,却像一股沉稳的力量,透过相贴的皮肤传递过来,瞬间抚平了封瑶心中最后一丝波澜。她反手轻轻回握了一下,随即松开,深吸了一口气,挺直了背脊。
轮到封瑶上场了。她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略显正式的白衬衫衣领,步履从容地走向讲台。站定,调整话筒高度,抬头面向台下众多的面孔。灯光有些刺眼,但她清晰地看到了台下徐卓远那带着鼓励和信任的眼神,也看到了坐在侧后方、对她微微点头示意的林悦师姐。甚至,在不甚起眼的角落,她还瞥见了那位有过一面之缘的《科创新视野》记者韩东,他正拿着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什么。
封瑶露出了一个沉静而自信的微笑,开始了自己的分享。
十五分钟的时间,她侃侃而谈,从理论模型的构建逻辑,到在心理辅助、早期干预等领域的具体应用设想;从技术相较于传统方法的优势,到必须严格恪守的伦理边界。逻辑严密,表述清晰,更难得的是,在讲到与林悦合作梳理出的具体案例时,她眼中流露出的真诚、关切与那份希望改变现状的迫切,打动了在场的许多人,让原本有些冰冷的技术话题,充满了人文的温度。
提问环节,果然如徐卓远所预料,有几位教授提出了颇具挑战性的问题。一位伦理学教授尖锐质疑算法判断可能带来的“标签化”效应;一位计算机系的资深教授则对模型在复杂现实场景中的泛化能力表示担忧;还有一位业界代表直接询问数据来源的合规性与隐私保护方案。
封瑶早有准备。她不疾不徐,先是诚恳感谢提问,然后引据经典研究,结合自己模型的特定设计(如强调其“辅助”而非“替代”定位,以及内置的反偏见校正机制),并巧妙援引林悦提供的现实困境(如咨询师资源不足导致很多潜在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一一给出了既有理论支撑,又接地气、具有建设性的回答。她坦然承认技术的局限性,但也坚定地表达了技术作为有效辅助工具所能带来的积极改变和探索的必要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