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封瑶挑战学术高峰
区域赛金奖的荣光,如同一层温暖而透亮的蜜色糖衣,均匀地包裹着“星桥”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校园里,那些曾经投向封瑶的探究与揣测目光,如今已被由衷的钦佩与欣赏所取代。论坛里偶尔还会泛起一丝酸涩的涟漪,但很快便消失在更多真诚的祝贺声中。封瑶走在熟悉的林荫道上,脚步是前所未有的轻快与坚定。她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平静与认可,像久旱逢甘霖的植株,努力汲取着这份滋养。但她的内心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绝非终点,甚至不是途中驿站,而仅仅是一道通往更广阔天地的门扉,门后,是崭新的、也更严酷的挑战。
《人工智能前沿》的邀约,像一颗投入心湖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远比金奖带来的波澜更深、更广。最初的兴奋与激动如潮水般退去后,裸露出的便是巨大的压力礁石。她反复摩挲着那张记录了编辑部联系方式的便签,纸张的边缘几乎要被她的指尖磨平。脑海中,两个声音在激烈交锋。
前世,她蜷缩在自我构建的脆弱壳里,连在课堂上的公开发言都会紧张得声音发颤,掌心沁满冷汗。像《人工智能前沿》这样的顶级期刊,对她而言是存在于另一个维度的星辰,连仰望都觉得光芒刺眼,不敢奢望。而今,这颗星辰竟然主动向她投来了微光,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也携着沉甸甸的、几乎让她喘不过气的期望。
她渴望独自完成这次挑战。这不仅仅是为了向外界证明自己,更像是一场精心准备的仪式,一场与过去那个自卑、怯懦、永远躲在角落里的灵魂彻底告别的献祭。她想看看,剥离了“星桥”团队的光环,脱离了徐卓远这位“学神”的保驾护航,仅凭自己重生后拼命积累的知识、努力拓宽的眼界和一点点磨砺出的坚韧心性,她究竟能走多远,能攀登到怎样的高度。
然而,学术论文的严谨性与理论深度,远非一场比赛的应用型陈述稿可以比拟。当她真正沉下心来,扎进学校图书馆那浩瀚的文献海洋中时,才更深刻地意识到其中的艰难。“动态情绪权重因子”这个概念,在区域赛的应用场景中展现了其巧妙的潜力和不错的现场效果,但要将其上升到足以被顶级期刊认可的理论高度,需要更坚实的数学建模作为骨架,更庞大、更精细的数据作为血肉,以及更严格、可复现的实验验证作为基石。一连几天,她像上了发条的陀螺,埋首于图书馆那被书本包围的卡座里,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连午饭都只能用干硬的面包草草应付。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推导公式和灵感碎片,但关键的突破点却始终如雾里看花,捉摸不定。
徐卓远将她的忙碌、她眼下淡淡的青黑,以及她偶尔对着窗外凝眉思索的怔忪神情尽收眼底。他大致猜到了她在为什么事烦恼——那天她接到电话时,眼中瞬间迸发出的、如同孩童见到漫天烟花般的光彩,以及随后迅速陷入沉思、眉宇间染上轻愁的模样,他都清晰地看在眼里。他没有急于询问,更不曾试图干涉。他了解她内心那份不容触碰的骄傲与坚持。于是,他用他自己的方式,沉默而坚定地扮演着守望者的角色。他会“恰好”在她忘记饭点时,带着她喜欢的、还冒着热气的餐点出现在图书馆门口;会在她深夜拖着疲惫身躯从图书馆返回时,提前热好一杯温润安神的牛奶,静静放在她宿舍楼下的宿管阿姨那里;会在她偶尔交谈中流露出迷茫与疲惫时,不着痕迹地转移话题,牵起她的手,在夜色笼罩的操场上漫步,说些无关紧要的闲话,只为让她紧绷的神经能暂时松弛。
他知道,她需要这片独自翱翔、证明自我的天空。而他,愿意做那个永远亮着灯塔、随时准备接纳她的港湾,确保她不会在追寻星辰的途中,因迷失方向或遭遇风雨而折翼。
这天晚上,封瑶正对着一堆复杂得令人头晕目眩的数学模型公式苦战,感觉太阳穴都在突突直跳,手机屏幕适时地亮起,是徐卓远的消息:「下楼,带你去个地方,换换脑子。」
封瑶揉了揉酸涩至极的眼睛,没有多问,一种莫名的信任让她顺从地披上外套下了楼。徐卓远就站在宿舍楼前那棵正值花期的桂花树下,夜风拂过,带来清甜馥郁的香气,他手中拿着一个看似普通的浅灰色文件夹。
“去哪里?”封瑶仰起脸,好奇地问,声音里带着熬夜后的微哑。
“一个能让你放松,也许还能找到点灵感的地方。”徐卓远牵起她微凉的手,语气温和而笃定,掌心传来的温度悄然驱散了她心头的些许烦躁。
他带她来到了学校实验楼顶层的天台。这里平时少有人来,略显空旷,但视野却极佳,可以俯瞰大半个校园的灯火在夜色中闪烁,如同跌落人间的星辰;抬头望去,则是无垠的浩瀚星空,银河浅淡的光带横亘天际,神秘而壮丽。
“怎么样,这里是不是比图书馆那方寸天地更开阔?”徐卓远倚在冰凉的水泥栏杆上,微笑着看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