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秦风的指导
秦风的指导像一块坚硬的磨刀石,每一次碰撞都迸发出刺眼的火花。过程带着刮骨般的疼痛,却实实在在地削去了“星桥”项目初期那份不自觉的浮华与稚嫩,让每一个细节都显露出更为锋锐、沉静的寒芒。
项目组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和高压状态。原本那份带着些许自矜、充斥着技术噱头和愿景描绘的阶段性报告,在秦风毫不留情的审视下被批得“体无完肤”。数据不足、逻辑跳跃、实证缺失……问题被一个个尖锐地指出,几乎到了需要推倒重来的地步。
“我要看到的是坚实的脚印,不是空中楼阁。”秦风的话冷硬如铁,“用户为什么需要‘星桥’?你们的智能路由,凭什么比现有的推荐算法更懂人心?用数据和严谨的逻辑告诉我,而不是形容词。”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林皓习惯性挂在脸上的轻松笑容消失了,沈雨凝紧抿着嘴唇,快速记录着要点。封瑶更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秦风质疑最猛烈的地方,恰恰是她负责的、也是项目核心的“智能路由与心理学模型结合”部分。这不仅是当前的技术难点,更是前世她知识结构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但这一次,她没有丝毫退缩。前世的遗憾与今生的目标如同背后的推力,让她迎难而上。
-----
封瑶开始了近乎疯狂的“补课”与重构。她几乎泡在了图书馆的社科阅览区,与那些厚重的《社会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导论》、《决策与判断》为伍。她不再满足于理论表面的理解,而是深入挖掘其内在机制,试图将“认知偏差”、“选择过载”、“框架效应”等抽象概念,与“星桥”已经收集到的早期用户行为数据进行交叉印证和量化建模。
夜深人静时,实验室里常常只剩下她和徐卓远两人。键盘敲击声、书页翻动声和偶尔的低声讨论,构成了宁静夜晚的主旋律。
徐卓远默默陪伴着她。他不仅是情感上的依靠,更是技术上的坚实盟友。当封瑶被一个模型参数的设定困住时,他会放下手中的代码,走到她身边,用极清晰的逻辑帮她梳理思路:“瑶瑶,你看,如果我们把用户在这个节点上的停留时长和后续操作路径结合起来看,是不是更能反映其‘决策冲突’的程度?”
有时,封瑶会对着一组看似异常的数据波动蹙眉,徐卓远会递上一杯温热的牛奶,然后拿起笔,在旁边的白板上开始演算另一种可能性,引入新的变量或调整算法权重。“或许不是数据错了,是我们的模型还没捕捉到更深层的关系。试试从这个角度……”
他们之间不需要过多的言语。一个眼神交汇,便能明了对方遇到的困境;一个轻轻的点头,便是对彼此思路的肯定。这种无声的默契与支撑,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能注入力量,驱散疲惫。
“这里,”一次,徐卓远指着屏幕上封瑶写下的一段代码注释,“如果把用户决策时的犹豫时长——也就是从信息呈现到最终点击之间的间隔——也作为一个动态权重因子加入模型,会不会更能精准体现你刚才提到的‘选择过载’理论?负荷越重,犹豫越长,我们需要动态调整信息呈现的密度和顺序。”
封瑶眼睛一亮,手指快速在键盘上飞舞起来:“对!这样就不是静态的模型了,它能根据用户的实时反应进行微调!卓远,你总是能在我思路卡住的时候,点亮那盏关键的灯。”她语气中充满了由衷的赞叹和依赖。
徐卓远看着她因兴奋而微红的脸颊和重新焕发神采的眼睛,心底漾开温柔而满足的笑意。他清晰地感受到,封瑶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成长。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精进,更是一种内核的稳定与强大。她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任务或知识,而是在主动地探索、质疑和创造,甚至开始反过来启发他,提出一些他未曾细想过的跨学科连接点。这种双向的、共同攀升的感觉,让他内心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充实与喜悦。
-----
在封瑶全身心投入项目,几乎以实验室为家时,一个被她暂时忽略的角落——寝室,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她的室友苏瑾,一个平时大大咧咧、酷爱动漫和同人创作的女孩,心思其实相当细腻。她最近明显感觉到封瑶的不同。以前的封瑶安静、低调,甚至有些疏离,仿佛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寝室里的八卦闲聊兴趣缺缺。但最近的封瑶,虽然更加忙碌,常常深夜才归,清晨即走,但身上却多了一种难以忽视的光彩——那是一种目标明确、全心投入某种热爱事业时才会有的专注与自信。
这天晚上,封瑶抱着一叠刚从打印机出来的厚厚资料回到寝室,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疲惫,但那双眼睛却依旧清亮有神,仿佛有火焰在底层燃烧。
苏瑾终于忍不住好奇,凑过来小声问:“瑶瑶,你最近……是不是在跟徐大神他们做那个很厉害的项目?就是那个叫什么……‘星桥’的?”她之前隐约听封瑶提过一嘴,但没太在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