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星桥项目的新旅伴
京城学术沙龙的消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星桥”项目组内部激荡起层层涟漪。兴奋与压力并存,封瑶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备战状态。她不仅要梳理项目的核心思路、准备演示材料,还要预判沙龙上那些来自学界大拿和业界精英可能提出的尖锐问题与理论挑战。徐卓远自然是她最得力的智囊与陪练,常常陪她在空旷的实验室里熬到深夜,模拟答辩,字斟句酌。
这晚,窗外月色如水,实验室内只有键盘敲击和白板笔划过的声音。两人正针对一个关于“意识信号噪声过滤”的算法细节进行激烈讨论。
“这里,如果采用传统的卡尔曼滤波,计算量会陡增,我担心在实时性上会打折扣。”封瑶指着白板上一处复杂的公式,眉头微蹙。
徐卓远抱着手臂,沉思片刻:“或许可以引入一个轻量级的机器学习判别器,先进行粗筛……”
话音未落,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敲响,声音清晰而克制。
“请进。”徐卓远抬头,语气带着一丝被打断研讨的询问。
门被推开,一个身影出现在门口。来人穿着剪裁利落的浅蓝色衬衫裙,身形挺拔,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冷静而专注。她气质沉静,步伐从容,目光直接落在徐卓远身上,显然目标明确。
“请问是徐卓远学长吗?你好,我是计算机系大二的沈雨凝。”她的声音平稳,带着一种与她年龄不符的沉稳。
徐卓远记忆力极好,立刻在脑海中调取了关于这个名字的信息——校学生会副主席,以逻辑清晰、执行力强和极强的组织能力闻名,同时也是上一学年国家奖学金和某知名编程马拉松竞赛的冠军得主。一个在校园里堪称风云人物的人物。
“沈雨凝同学,你好。请问有什么事?”徐卓远起身,语气客气但带着一丝审视。他知道,这样一位人物深夜到访,绝不会是小事。
沈雨凝走进来,先是对着站在白板前的封瑶微笑颔首,姿态得体,然后才重新看向徐卓远,开门见山,没有丝毫寒暄:“学长,我直说了。我通过林教授了解到了你们的‘星桥’项目,以及即将参加的京城沙龙。我对你们研究的‘双向渐进式学习框架’非常感兴趣。”
她顿了顿,从随身携带的一个简约却质感极佳的文件夹里拿出几页打印整齐、甚至做了标签索引的资料,递了过来:“这是我之前独立研究,以及参与几个开源社区时,关于异构数据流并行处理的一些总结笔记,以及我个人对其中任务调度优化的一点不成熟想法。我知道,或者说我推测,你们的项目在追求低延迟和高并发的实时数据处理上,可能会遇到传统调度策略带来的瓶颈。或许……我的这点浅见能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哪怕只是作为参考。”
徐卓远接过资料,封瑶也好奇地凑近观看。只快速浏览了几页,两人心中便是一动。沈雨凝的资料不仅条理清晰,更重要的是切入点异常精准。她提出的“基于动态优先级的异步流水线”构想,虽然与“星桥”当前采用的技术路径有所不同,但其思想内核——通过动态资源分配和异步操作来提升整体吞吐量,确实直指他们目前正在攻坚的某个效率痛点。更难得的是,她在笔记旁批注了该想法与几种经典算法的对比优劣,显示出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批判性思维。
这是一个做了极其充分功课,并且拥有敏锐技术洞察力的人。
徐卓远抬起头,眼中的审视未褪,反而多了几分探究:“你的想法很有启发性,资料准备得也很专业。不过,我很好奇,你为什么对‘星桥’项目投入如此多的关注?”他需要确认对方的动机,是单纯的技术兴趣,还是另有目的。
沈雨凝推了推眼镜,表情坦然,目光清澈:“两个原因。第一,我个人坚信,下一代的人机交互,神经接口是至关重要的方向之一。而你们的项目,尤其是我了解到的那个核心数学框架,让我看到了在实用化和性能上实现突破的可能。我想参与其中,贡献一份力量,这对我而言是极佳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她顿了顿,目光转向封瑶,带着毫不掩饰的、真诚的赞赏,“第二,我通过林教授,有幸拜读了封瑶学姐构建的那部分核心数学模型。坦白说,非常优美且强大,其对于非线性关系的处理方式让我深受启发。能与构建出这样模型的思维合作,对我而言是难得的学习和提升机会。”
她的话语坦荡而直接,毫不掩饰对技术的追求和对封瑶能力的认可。这种基于实力和理念的交流风格,让徐卓远恍惚间想起了前世在硅谷尖端实验室里遇到的那些优秀合作伙伴——目标明确,尊重强者,凭本事说话。
封瑶感受到沈雨凝目光中的真诚与肯定,心头微暖。在学术领域,尤其是在她这个年龄,如此直接而内行地肯定她数学能力的同学并不多见。这让她对沈雨凝初见的些许陌生感和戒备,瞬间消减了大半。她看向徐卓远,微微点了点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