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试探
周明宇的出现,如同一阵精心计算过的微风,看似无意,却精准地搅动了实验室原本自成一体的小生态。那日之后,他果然凭借“交流学习”这个难以拒绝的理由,频繁地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有时是作为林薇薇的“护花使者”同行,更多时候则是独自一人,带着恰到好处的请教姿态,或是分享一些经由他筛选、确实颇具价值的前沿技术资料。
他的举止无可挑剔,谈吐风趣又不失深度,对专业领域的见解往往能切中要害。连最初因他与林薇薇关系亲近而抱有隐约戒备的沈瀚,也在几次关于篮球和最新游戏引擎的交流后,渐渐放下了心防,甚至偶尔会主动约他一起去球场。陆星辰则始终保持着旁观者的清醒,镜片后的目光冷静地记录着一切,他对周明宇既不热情也不排斥,维持着一种基于礼貌的平衡。
然而,在这看似融洽的表面下,徐卓远和封瑶都清晰地感受到了那股潜藏的暗流。这暗流并非汹涌澎湃,而是如同深水下的寒潮,无声却足以改变环境的温度。
周明宇的目光,似乎总带着一种不经意的精准,落在封瑶身上。他会在封瑶调试那些精密复杂的设备,眉头微蹙时“恰好”路过,然后自然地伸出手,稳地扶住晃动的支架,或是指出某个容易被忽略的参数设置;会在团队讨论遇到技术瓶颈时,精准地补充封瑶负责模块的相关理论或案例,言语间满是毫不浮夸的欣赏:“封瑶同学刚才提到的那个问题,让我想起一篇MIT内部研讨会上的论文,他们的解决思路或许可以借鉴……”;甚至有一次,在大家讨论午餐吃什么时,他“偶然”提起学校后门新开了一家口碑极佳的甜品店,并笑着望向封瑶,语气温和:“听说他们家的提拉米苏很地道,封瑶同学看起来应该会喜欢这种细腻的口味,有机会可以去试试。”
这种过于“恰好”的关注,让封瑶心底警铃微作。她不再是前世那个因家境和性格而懵懂自卑、轻易会被他人一点点善意和关注就打动的小女孩。重活一世,她比谁都清楚,有些看似不经意的靠近,背后可能缠绕着更复杂的藤蔓,隐藏着更深的目的。尤其是在林薇薇和周明宇同时出现的场合——林薇薇脸上那混合着试探、审视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的笑容,和周明宇无懈可击的温和形成一种奇异的张力,更像是一场围绕着她和徐卓远无声上演的较量。
她不动声色地拉开了与周明宇的距离。每次他示好,无论是帮忙还是分享信息,她都报以礼貌而疏离的微笑,清晰地划出界限:“谢谢,我自己可以。”“资料我会看,有心了。”同时,她将更多的注意力毫无保留地投注在徐卓远和项目本身。她能感觉到,身旁的徐卓远,周身的气压正一日低过一日,那冰冷的壁垒日益加厚。
徐卓远对周明宇的排斥,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他依旧维持着最基本的礼节,但那份疏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冰冷坚硬,仿佛在周身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冰墙。周明宇与他讨论技术问题,他言简意赅,用最精炼的语言回答,绝不多延伸一个字,仿佛多说是某种浪费;周明宇试图将话题引向更轻松的领域,比如某款新发布的软件或者校园趣闻,他要么置若罔闻,要么只用“嗯”、“哦”单音节词回应。实验室里,只要有周明宇在,徐卓远周围仿佛就自动形成了一道绝对领域,隔绝了所有试图靠近的暖意,也将他内心的烦躁与不安紧紧封锁。
这天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实验室,空气中飘浮着细小的尘埃。周明宇又带来了几篇他认为对“星桥”项目下一阶段优化很有帮助的论文打印稿,他特意将其中一份纸质版递给正在核对数据的封瑶:“封瑶,这篇关于分布式节点协同算法优化的,我觉得和你之前提到的那个关于数据同步延迟的瓶颈问题可能高度相关,里面提到的一种异步处理机制或许能带来启发。”
“谢谢周师兄。”封瑶接过,目光在标题上快速扫过,确实是她最近在思考的方向,她不得不承认周明宇在学术信息上的敏锐和“帮助”的针对性。她将论文放在手边,打算忙完手头工作再仔细看。
就在这时,身旁传来“啪”的一声清脆合拢声。
是徐卓远合上了他的笔记本电脑。他猛地站起身,动作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僵硬,面容冷峻,视线甚至没有扫过周明宇和他递来的论文,直接对封瑶说,又像是在对所有人宣布:“数据核对完了。我去图书馆还几本书。”他的语气平淡无波,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仿佛多停留一秒都是煎熬。
说完,他拿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和桌上那几本厚厚的、边缘有些磨损的技术书籍,径直朝门外走去,没有再看任何人一眼,包括封瑶。
实验室里的气氛瞬间凝滞。敲击键盘的声音停了,沈瀚张了张嘴,看看门口又看看面色如常但眼神微暗的周明宇,想打个圆场,却挠了挠头不知该说什么。陆星辰推了推眼镜,目光在封瑶和门口之间转了个来回,若有所思。周明宇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瞬,随即恢复自然,只是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阴霾,快得让人无法捕捉。林薇薇则轻轻“啧”了一声,带着点看好戏的意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