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微光与坚冰
阶段性成功的喜悦,如同温热的奶茶,甜暖了实验室302的每个角落。但这种松弛并未持续太久,封瑶深知,项目的核心挑战远未结束,而徐卓远内心的坚冰,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彻底消融。
新的“微协议适配器”架构虽构思巧妙,但落实到具体编码和系统集成,依然困难重重。徐卓远再次投入到高强度的工作中,只是这一次,他身上少了些孤注一掷的戾气,多了份沉静的责任感。他依然是那个追求极致的完美主义者,但当代码出现预期之外的漏洞时,他不再像过去那样陷入长时间的自我苛责,而是更快速地冷静下来,与封瑶、陆星辰一起分析问题根源。
封瑶敏锐地察觉到他这种细微的变化,心中欣慰。她不动声色地调整着自己的节奏,确保自己既能在他需要时提供技术支持或思路启发,又不会过度干预,让他保有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成就感。这种默契的陪伴,如同无声的春雨,润物细无声。
这天下午,实验室里只有他们两人。徐卓远正专注于编写一段核心调度算法,封瑶则在一旁整理用户需求分析报告。阳光透过窗户,在她低垂的眼睫上跳跃。
突然,徐卓远的手机屏幕亮起,不是电话,而是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内容很短,却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他刚刚建立起不久的平静:
“卓远,你父亲对你这段时间的‘不务正业’非常失望。徐家的继承人,不应沉迷于这种小打小闹的校园游戏。好自为之。”
没有落款,但那命令式的口吻和提及的“徐家”,已足够说明一切。徐卓远的脸色瞬间苍白,握着鼠标的手指收紧,指节泛白。他周身刚刚缓和的气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冷凝,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深沉、刺骨。
他没有摔东西,没有怒吼,只是沉默地坐在那里,像一座瞬间被冰封的雕塑。但封瑶能感觉到,那冰层之下,是汹涌的绝望和自我怀疑——看,无论你多么努力,取得怎样的进展,在“他们”眼中,依旧是“不务正业”,是“小打小闹”。你所有的坚持和热爱,原来如此不值一提。
封瑶的心猛地一揪。她知道,这是徐卓远内心最深的症结,来自父亲的否定和高压控制,是他所有痛苦、自卑和抗拒的源头。前世,她只能看着他独自承受,无力改变。但这一世,她绝不会再让他在黑暗中独自挣扎。
她没有立刻出声安慰,也没有义愤填膺地批判那条信息。她只是静静地放下手中的笔,起身,走到饮水机旁,接了一杯温水。然后,她走到他身边,将温水轻轻放在他手边微凉的桌面上。
“喝点水。”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温柔力量,“无论发生什么,我们刚刚解决的协议兼容性问题,是真实存在的突破。陆星辰提出的架构,是极具价值的创新。而你,徐卓远,是让这一切实现的核心。”
徐卓远没有动,甚至没有看那杯水,目光空洞地盯着屏幕上的代码。
封瑶没有气馁,她继续用平稳的语调说,仿佛在陈述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事实:“我记得,你曾经在论文里引用过一句话:‘技术的价值,不在于它服务于谁,而在于它本身能否拓展人类认知和连接的边界。’我们的‘星桥’,不正是在做这样的事吗?它在尝试用更智能、更节能的方式,让万物更好地连接,这本身就有其不容否认的价值。”
她提到的是他公开发表的学术观点,是他内心真正认同的理念。徐卓远的手指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封瑶看着他紧绷的侧脸,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她知道,仅仅言语的安慰是不够的,她需要让他看到,在他封闭的世界之外,还有人看到了他真正的光芒,并且,那光芒并非无人珍视。
她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拿出自己的手机,快速操作了几下,然后递到徐卓远面前。
屏幕上,是一个设计简洁、略显陈旧的个人博客界面。博客名只有一个简单的英文单词:“Observing”。最新的一篇日志,发布于三年前,标题是《藏在公式与代码后的星辰》。
徐卓远的目光,终于被吸引了过去。当他看清博客内容时,瞳孔猛地收缩。
那篇文章,详细分析了他高中时期参加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时,一道压轴题的独特解法。博主没有停留在解法本身,而是深入剖析了解题思路背后展现出的、超越标准答案的创造力和对计算本质的深刻理解。文章最后写道:“……他的思维像星辰,冷静、遥远,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和独特的美感。可惜,似乎无人愿意耐心仰望这片星空,只急于将他纳入既定的轨道。但我相信,真正属于星辰的舞台,在更广阔的自由天际。”
没有署名,但字里行间那种精准的洞察、真诚的欣赏和隐隐的惋惜,让徐卓远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他从未想过,在那些被父亲斥为“无用功”、被旁人视为“怪胎”的岁月里,竟然有人如此细致地解读过他的思考,并给予这样高的、纯粹基于才华的肯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