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竞赛紧密的合作
陈烁的出现,如同一颗意外投入湖面的石子,虽轻,却切实地扩展了徐卓远与他人连接的涟漪。图书馆那次短暂的书籍借阅后,陈烁似乎鼓起了更大的勇气。他开始偶尔在徐卓远独自于实验室验证某个理论模型时,抱着一叠草稿纸,远远地站着,直到徐卓远察觉到他存在,投去询问的一瞥,他才敢上前,磕磕巴巴地提出几个思考良久、颇具深度的疑问。
令人意外的是,徐卓远并未拒绝。他或许依旧言简意赅,点出的关键词甚至有些冷酷,却总能精准地切中问题核心,为陈烁拨开迷雾。这种纯粹建立在知识层面的交流,仿佛为徐卓远竖起的高墙开了一扇窄窗,允许一丝来自外界的、不带任何情感索求的清风吹入。
封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那个以“学术为桥梁”的想法愈发清晰。她不再仅仅满足于自己埋头钻研,试图以问题引起徐卓远的注意,而是开始有意无意地,在四人小团体(或许现在可以勉强算上偶尔加入的陈烁,成为四点五人了)的学习交流中,引导更深层次的讨论。
一个周末的午后,阳光透过图书馆高大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林修宇正对着一段复杂的程序代码抓耳挠腮,裴云深在一旁用平和的语调分析着逻辑结构。封瑶则和徐卓远讨论着一道涉及多维空间概念的物理难题,陈烁坐在稍远一点的位置,竖着耳朵听,时不时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
“所以,这里的度规张量引入后,时空弯曲的效应是否可以被类比于某种拓扑变换?”封瑶提出一个假设,目光清亮地看向徐卓远。
徐卓远尚未开口,一旁的陈烁却忍不住小声插话,带着几分不确定:“那个……我、我前几天看到一篇预印本文章,好像提到过类似的观点,但他们是从信息熵的角度切入的……”
他的话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林修宇和裴云深也暂时从代码中抽身,好奇地望过来。徐卓远的目光第一次在非答疑时间,主动落在了陈烁身上,虽然依旧没什么温度,却带着审视和探究。
“信息熵?”徐卓远重复了一遍,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了敲,“具体。”
陈烁受宠若惊,连忙翻出自己的平板电脑,手忙脚乱地调出那篇论文的摘要,结结巴巴地解释起来。他的叙述起初有些混乱,但在徐卓远几个关键问题的引导下,逐渐变得清晰。封瑶适时加入,从自己理解的角度进行补充。原本两人间的讨论,不知不觉扩展成了三人间的学术碰撞。
林修宇看得目瞪口呆,用手肘碰了碰旁边的裴云深,压低声音:“哇哦,这就是学霸的世界吗?我感觉他们好像在发光,还是那种我理解不了的光。”
裴云深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带着一丝笑意和了然:“很好的现象,不是吗?”他乐于见到这个团体因为共同兴趣而更加凝聚,更乐于看到徐卓远身上那层坚冰,被这种纯粹的智力激荡悄然融化一丝。
讨论暂告一段落时,陈烁因为激动和紧张,额头都冒出了细汗,但眼睛里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彩。徐卓远虽然没再多说什么,却破天荒地将自己手边一份相关的参考资料推到了桌子中央,示意大家可以传阅。
这个细微的举动,让封瑶心中一动。她意识到,徐卓远并非不需要同伴,他只是无法处理复杂的情感羁绊和社交规则。但在一个由知识和逻辑构建的、规则清晰的世界里,他是有可能接纳“同行者”的。
契机很快到来。学院即将举办一年一度的“星晖”学术科技竞赛,鼓励跨学科合作。消息公布后,校园里顿时热闹起来。
晚自习后,四人并肩走在回宿舍的林荫道上。月光皎洁,树影婆娑。林修宇率先打破了沉默,语气兴奋:“‘星晖杯’!听起来就很有意思!我们组队吧?老徐负责物理数学核心模型,云深负责数据分析和逻辑架构,封瑶心思缜密可以负责文献整合和部分实验设计,我嘛……”他拍了拍胸脯,“负责搞定所有硬件连接、程序调试,以及——给大家加油鼓劲!”
他搞怪的样子冲淡了讨论学术时的严肃气氛。裴云深轻笑出声,表示赞同:“跨学科合作是趋势,我们四人组合,确实能覆盖多个领域。”
封瑶的心跳微微加速,她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徐卓远。她知道,这种团队项目对他而言是一种挑战。他习惯了一个人掌控所有环节,不信任,也似乎不需要他人的协作。
“徐卓远,”封瑶轻声开口,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清晰,“我记得竞赛指南里有一个方向,是关于利用量子纠缠原理优化经典通信模型的基础研究,这和你之前提到过的,对现有通信协议局限性的思考很契合。”她没有直接邀请,而是指出了项目与他个人兴趣的高度相关性。
徐卓远脚步未停,目光落在前方被月光照亮的路面上,似乎在思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