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集训启幕
省物理竞赛集训基地,设在市郊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内。红砖外墙爬满了郁郁葱葱的爬山虎,远离市区的喧嚣,只有风吹过林梢的沙沙声和隐约传来的实验室仪器低鸣,学术氛围严谨而厚重。
徐卓远提前十五分钟到达指定教室——一间配备了先进多媒体设备和可书写玻璃墙的现代化阶梯教室。他习惯性地选择了后排靠窗的位置。这个位置既能纵览全局,观察所有进入者,又能保留一份独处的安静,窗外的绿意也能在他思考间隙提供一丝视觉缓冲。他拿出惯用的黑色硬壳笔记本和两支不同颜色的绘图笔,动作一丝不苟,像是在这片即将充满竞争与压力的陌生领域,为自己率先构筑了一个熟悉且可控的领地。
然而,与往常不同的是,他的目光不再完全封闭于自我的世界,而是会不经意地、每隔几分钟便扫过教室门口,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清晰察觉的期待。那是一种源于近期习惯的改变,源于那个总能用平和态度打破他壁垒的身影。
学员们陆续到来,多是来自全省各地的陌生面孔,眼神中带着优等生特有的矜持、审视与不易察觉的竞争意识。教室里的空气仿佛因无形的比较而微微紧绷,低声的交谈也掩盖不住那种蓄势待发的氛围。
就在上课铃即将响起的前一刻,一道熟悉的身影终于出现在门口。封瑶穿着简单的白色棉质衬衫和洗得微微发白的浅蓝色牛仔裤,马尾辫清爽利落,额角带着一丝匆匆赶路的细汗。她的目光在教室里迅速一转,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精准地落在他身上,随即唇角微扬,绽开一个温暖而熟悉的笑意,径直向他走来。
“还好,赶上了。”她轻轻舒了口气,很自然地将背包放在他旁边的空位上,动作流畅地拿出笔记和几本厚厚的参考书,“林修宇还在后面,跟一个一中的同学争论一道题的非经典解法,差点忘了时间。”
她的语气寻常自然,仿佛他们早已是固定搭档,这种不带任何压力与刻意讨好的亲近,让徐卓远潜意识里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他点了点头,算是回应,目光在她摊开的参考书扉页上停留了一瞬——那里贴满了颜色各异的标签,笔记做得细致工整。
果然,没过两分钟,林修宇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身边还跟着一个戴着黑框眼镜、身材高瘦、气质沉静的男生。林修宇一眼就锁定了后排的他们,立刻拉着那人过来,脸上带着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
“老徐,封瑶!快,给你们介绍个牛人,裴云深,一中的!刚在路上碰见,就因为讨论一道电磁感应能量转化的题,差点辩论得错过上课!”林修宇一如既往地充当着人际关系的粘合剂,声音洪亮,“我跟你们说,他的思路简直清奇,角度刁钻!”
名叫裴云深的男生有些不好意思地推了推眼镜,表情腼腆,但那双透过镜片的目光却清亮有神,透着对物理纯粹的热爱。他朝徐卓远和封瑶礼貌地点了点头:“你们好,别听林同学夸张,只是些不成熟的想法。”他的声音温和,带着浓浓的书卷气,手指不自觉地捏着手中一本边角微卷的《经典电动力学》。
封瑶在心中微微一动。裴云深,这个名字她确有印象。前世,这位学长后来在理论物理,尤其是宇宙学方向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发表过数篇重量级论文。只是他性格内向,不喜交际,极少出现在大众视野,是学术圈内公认的“隐士”型天才。没想到这一世,因为林修宇这“社交牛逼症”,竟让他在集训初期就如此自然地进入了他们的小圈子。这或许是一个契机,能让他更早地绽放光芒,也能为他们这个小组带来不同的视角。
徐卓远也看向裴云深,目光在他手中那本书上停留片刻。对于真正沉浸于学问、具备扎实功底的人,他通常会给予基本的尊重。他淡淡颔首,言简意赅:“徐卓远。”
简单的自我介绍刚落,集训老师便踩着钟声走了进来。那是一位神情严肃、目光锐利如鹰隼的中年教授,姓严,据说是本省物理竞赛命题组的核心成员之一。没有多余的寒暄,他直接切入正题,从一道往届的经典难题变形入手,讲解的深度、广度和速度立刻让所有学员正襟危坐,不敢有丝毫分神。
课堂节奏极快,难题如同连珠炮般接连抛出。徐卓远很快进入心流状态,外界的一切仿佛都被屏蔽,笔尖在草稿纸上飞速演算,发出沙沙的轻响,完全沉浸在那个由逻辑、公式和想象力构建的纯粹世界里。封瑶也全神贯注,她的笔记方式与徐卓远不同,更侧重于思路导引和关键节点标记。偶尔遇到理解上的关键点或思维跳跃处,她会下意识地瞥一眼徐卓远的笔记,两人的思路虽有差异,一个偏向于严谨的数学推导,一个偏向于物理图像的直观构建,却常能奇妙地互补,形成更完整的理解。
一次关于电磁场在复杂介质边界条件的难题讨论,教授连续点名让几位学员起身回答,答案都未能切中要害,课堂气氛有些凝滞。严教授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般扫过教室,最后定格在后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