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矩把剑挂在院里的老槐树上,阳光透过树叶照在剑上,地上的影子竟成了一幅《三代世表》。老史官指着影子说:“你们看,大禹治水的纹路,在李冰修都江堰的地方又出现了;商汤的‘仁’,在孔子的‘礼’里活着呢。”
阿柴给每个人发了块小铜片,上面是剑身上的一段纹路。鲁国人的铜片能和楚国人的对上,秦国人的能接上周国人的,最后拼成了一把完整的剑。
“这就是传承啊。” 公孙矩看着众人,“就像这剑穗上的红绳,一头系着过去,一头连着将来。你们看这绳结,是周公制的礼,也是现在百姓拜天地的样子。”
老史官突然哭了,从匣子里拿出最后一卷竹简,上面是空白的。“后面的事,该你们写了。” 他把竹简递给阿柴,“就像这剑,前面的纹是老祖宗刻的,后面的得靠你们接着划。”
剑铸成的那天,百工坊的铜铃响了一整天。公孙矩站在门口,看着剑身上的纹路在月光下流转:从涿鹿之战到牧野鹰扬,从平王东迁到列国争霸,最后定格在一群人 —— 农夫、工匠、士子、商人,手拉手围着一棵大槐树。
阿柴突然发现,剑鞘上的 “禾” 纹,其实是无数个 “人” 字组成的。
“师父,这剑到底叫啥名啊?”
公孙矩望着天上的星斗,那些星星的排列,竟和剑上的纹路一模一样。“就叫‘华夏’吧,” 他说,“你看这两个字,‘华’是草木繁盛,‘夏’是中国人的样子,合在一起,就是咱的根。”
很多年后,有人在洛阳的档案馆里发现了一卷竹简,上面记着:“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孙矩铸剑成,能识百代,能聚万民。剑在,华夏在。” 旁边放着一块铜片,上面的纹路,跟后来兵马俑坑里的剑、马王堆的帛、敦煌的壁画上的,一模一样。
喜欢青史照山河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史照山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