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臣跪伏在地,声音颤抖。他深知局势已无力回转,保命才是当务之急,这才斗胆进言。
北魏皇帝闻言,攥紧拳头,怒视群臣:“你们是何居心?朕若一走,你们便要去投奔大唐,是不是?休想瞒过朕的眼睛!”
他绝不甘心就此放弃。这江山是他的,岂能拱手让人?
“不过折损一员大将罢了!难道没了魏星河,我们就必败无疑?都随朕去前线!”
他厉声下令,众人却面面相觑,无人敢动。此行凶险,无异于送死。但迫于天子威严,他们只得低头应声。
翌日,李沐再度攻城。
有魏星河相助,李沐势如破竹,很快攻占城池。残余的北魏士兵发现魏星河竟投靠敌军,惊骇之余,急忙赶赴邻近城池,向北魏皇帝禀报。
此刻,因前城失守,北魏皇帝已退守此地。
“什么?连魏星河也投靠了李沐?”他面色骤变,难以置信。
麾下两大猛将皆归顺敌营,他手中已无可用之人,局势岌岌可危。
---
“陛下,千真万确!魏星河就在敌军阵中,且紧随魏文康左右,臣等亦不解其因。”
北魏皇帝狠狠攥拳,眼中怒火翻涌。早先他尚能以魏星河的家眷为质,如今却再无筹码。
他猛然扭头,盯住一名大臣:“都是你的错!若非你当初怂恿朕处死魏星河家眷,朕岂会如此被动!”
那大臣愕然——他不过是随声附和,怎就成了罪魁祸首?
当初群臣反对,反遭皇帝责罚贬黜,他迫于形势才违心赞同。如今皇帝却将罪责全推于他,实在荒唐。
更令他心寒的是,此番移驾边城,多数大臣早已逃散,唯有寥寥数人仍追随皇帝。
而皇帝,竟如此对待忠心之臣……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如炬地望向龙椅上的北魏皇帝。
"陛下对此事心知肚明,又怎能将罪责推到我身上?"
这位大臣着实感到冤屈。他分明未曾参与其中,却要承受北魏皇帝无端的指责。难怪将领们都不愿追随这位君主——如此荒诞的行事作风,任谁都难以忍受。
另一位大臣见状踏前一步:"当务之急是解决边关危机,而非在此纠缠不清。"话中透着不满,显然对皇帝的所作所为已忍无可忍。
北魏皇帝面色骤冷,锐利的目光如刀锋般刺向进言者:"若非尔等献策失误,魏文康与魏星河岂会叛变?"
群臣闻言暗自摇头。眼见君主执迷不悟,他们索性沉默以对,再不愿多费唇舌。
"拖下去,杖责二十!"
北魏皇帝自然明白此刻不能处死这些臣子——毕竟还要靠他们抵御外敌。众臣交换眼神后冷哼作罢,俨然达成了某种默契:此地不宜久留。
------------
继续滞留恐怕就要轮到自己受罚,何必自取其辱?
北魏皇帝巡视城中时,望着破败的街巷与面黄肌瘦的百姓,嫌恶之情溢于言表。匆匆转了一圈便返回营帐,连多看一眼都觉得污了眼睛。
当地百姓献上精心准备的饭食,却见皇帝对着粗瓷碗皱眉:"这等粗劣饭食也敢呈上来?"
侍立的大臣们暗自咂舌。这些已是百姓们节衣缩食省出的珍馐,比他们平日的吃食不知精细多少。不过众人也懒得争辩,只等着夜深人静时悄然离去。
待到黎明时分,北魏皇帝召集群臣时才发现——营帐外空无一人。
"竟敢全都叛逃!"暴怒的吼声震得帐幕簌簌作响,"朕定要他们付出代价!"
此时远在军营的李沐正与部将研议战略。摊开羊皮地图时,李云忽然压低声音:"听闻北魏皇帝正驻守此城。若此战告捷......"
"生擒敌酋的良机。"李沐指尖重重敲在城池标记上,眼中燃起炽热的战意。两代将领的目光在烛火中交汇,映照出相同的决心。
魏星河攥紧拳头,指节发白。若真遇上北魏皇帝,他定会亲手了结那人的性命,绝不留情。
魏文康见状皱眉,伸手按住魏星河紧握的拳头。后知后觉的北魏皇帝这才回神,深深吐息平复心绪。
李沐察觉异样,出言相劝:"此刻愤怒在所难免,但需克制。纵使你有杀他之心,也得多为百姓考量。"
"眼下必须留他性命,待北魏尽归我手,再作定夺不迟。"
至少要让民众归顺之后,方可行事。
"那时我必将他交由你处置。"
闻言,魏星河肩头一松,郑重跪地叩首。
"谢主隆恩!"
李沐摆手扶起他:"不必言谢。诸位赤心追随,我心甚慰。当务之急是尽快攻下此城。"
众人齐声应诺。
"既已议定,即刻分兵四路出击!"
守军势弱,兵力充足,破城指日可待。
令出即行。李沐率军合围城池,不多时便发起攻势。
北魏皇帝闻讯大惊,急登城楼。望见魏星河,厉声呵斥:"叛贼!竟敢如此大逆不道!"
魏星河讥诮回应:"是谁大逆不道?你屠我满门的血债,可曾忘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