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的朔风渐渐被抛在身后,南归的銮驾队伍沿着略显泥泞的官道,行进在并州腹地。与来时那种大战将临的肃杀和亲临前线的激昂不同,回程的队伍笼罩在一种复杂难言的气氛中。既有凯旋的荣耀与轻松,也有一丝大战后的疲惫,更夹杂着对刚刚收到的西线急报的深深忧虑。
刘宏坐在微微晃动的安车内,手指揉着眉心,试图驱散连日议事带来的疲惫,但西线那份“羌乱加剧,冷征败绩”的军报,如同阴云般盘踞在他心头,挥之不去。舆图在他脑海中展开,北疆的烽烟尚未完全熄灭,西陲的狼烟却又冲天而起。东西横跨数千里,帝国仿佛一个同时按住两只猛兽的巨人,稍有不慎,便会被撕开致命的伤口。
车外,马蹄声、车轮声、以及将士们偶尔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皇甫嵩与段颎骑马并行在銮驾左右,两人同样沉默。皇甫嵩眉头深锁,显然也在权衡东西两线的局势;段颎则不时回头望向北方,眼神中带着未能彻底扫平漠北的遗憾,以及对西线战事的跃跃欲试。
卢植与荀彧同乘一车,低声交换着意见,两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帝国看似强盛,实则内外交困,北疆刚定,西线又生乱象,而内部的隐忧,如土地兼并、太平道流播,也如暗流涌动。
銮驾在驿站暂歇时,刘宏将皇甫嵩、卢植、荀彧召入了自己的安车之内,进行了一场小范围的紧急议事。狭小的空间内,气氛压抑。
“西线军报,诸位都看过了。”刘宏开门见山,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冷征败退狄道,羌人攻势凶猛,且疑似获得不明来源的精良军械。局势危急,诸卿有何看法?”
段颎虽然未被召入,但就在车外护卫,闻言忍不住隔着车壁洪声道:“陛下!给末将三万兵马,不,两万就行!末将愿西进,必平羌乱,将那些不知死活的羌酋脑袋拧下来!”
车内,皇甫嵩摇了摇头,对刘宏道:“陛下,段将军勇武可嘉,然北疆初定,檀石槐残部未清,仍需段将军这等虎将坐镇威慑,以防其死灰复燃。若此时将段将军调往西线,北疆若生变,恐首尾难顾。”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且西线羌乱,与北疆鲜卑不同。羌人部落分散,依山凭险,惯于游击,大军难以展开。需派一沉稳持重、熟悉羌情、且能协调各方之将领,方为上策。”
卢植接口道:“皇甫将军所言甚是。如今国库虽因北伐及国债稍缓,然支撑两线大规模用兵,仍力有未逮。当务之急,是稳住西线局势,避免其彻底糜烂,待北疆彻底稳固,再图西进。”
荀彧沉吟道:“稳住西线,关键在于人选与方略。需一职衔,能总揽凉州军事,专责平羌,权责明确,避免以往各郡各自为战、互相推诿之弊。”
刘宏听着臣子们的讨论,脑海中迅速搜索着相关的历史知识。他忽然想起一事,看向卢植:“卢师,朕记得前汉时,为专治羌患,曾设‘护羌校尉’一职,位高权重,专司羌务。此制后来如何?”
卢植身为当世大儒,对典章制度极为熟悉,立刻回道:“陛下博闻强记,确有其事。武帝时初置护羌校尉,秩比二千石,持节,总西羌事务。然至本朝,此职时设时废,权责亦屡有变更。近年来羌患稍平,此职已空悬多年。”
“护羌校尉……”刘宏手指轻叩桌面,眼中光芒渐亮,“专其职,一其权,正是应对当前西线乱局之良策!”
他思路愈发清晰:“北疆有皇甫将军总揽,朕可安心。西线则需一得力干将,授予‘护羌校尉’之职,使其能专心对付羌人,不必受凉州地方官府过多掣肘,亦可将羌患与鲜卑问题切割开来,避免我大军东西疲于奔命!”
皇甫嵩表示赞同:“陛下圣明。设此专官,确可集中力量,应对西线。只是……这护羌校尉的人选,至关重要。需得通晓军事,熟悉羌情,更需有威望能服众,且……忠诚可靠。” 他说到最后,意有所指。西线远离中枢,若所托非人,恐成藩镇之祸。
人选问题,成了关键。几人提出了几个名字,皆有不足之处,或资历不够,或能力有缺,或与凉州豪强牵连过深。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荀彧,缓缓开口道:“陛下,臣举一人,或可当此任。”
“哦?文若举荐何人?”刘宏问道。
“前将军,董卓。”荀彧平静地说出一个名字。
车内顿时一静。董卓?此人出身凉州豪强,勇猛善战,在凉州军中颇有威望,也确实多次与羌人作战,熟悉情况。但是,其人性情粗野,野心勃勃,且与凉州诸多羌胡首领关系暧昧,用之,犹如饮鸩止渴。
段颎在车外听得真切,忍不住又插话:“董仲颖?那厮就是个养寇自重的豺狼!让他当护羌校尉,怕是羌乱未平,他先成了最大的羌王!”
皇甫嵩也皱眉道:“董卓确有能力,然其心难测,非忠贞之选。若赋予重权,恐生后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