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苏州城,烟雨朦胧,青娘站在“青韵染坊”的后院,指尖捻着一缕刚染好的靛蓝色丝线,望着院外穿梭的货郎与往来的商船,眼中满是思索。染坊的生意虽日渐红火,可苏州城的染坊竞争也愈发激烈,上个月城西新开的“裕隆染坊”不仅降价促销,还推出了“定制花纹”服务,抢走了不少老客户。如何在竞争中开辟新赛道,成了青娘近来反复琢磨的事。
“青娘,这是本月的账本,”温景然捧着一本厚厚的账簿走进来,指尖在“客户流失”一栏轻轻划过,“城西的裕隆染坊抢走了咱们三成的绸缎庄生意,还有几家偏远乡镇的客户来信说,路途遥远,染好的布料运回时总被雨水打湿,想让咱们想想办法。”
青娘接过账本,翻到乡镇客户的来信,其中一封来自太湖边的望亭镇,信中写道:“青韵染坊的染料色泽鲜亮,只是望亭镇距苏州城百里,布料往返需三日,遇雨天便会受潮,若能近便染布,愿常年合作。”类似的信件还有五六封,都是偏远乡镇的客户因路途不便,希望能就近享受染布服务。
“路途远、运输难、竞争烈,”青娘将信纸折好,放在案上,“这三点是咱们现在的难题,可若换个角度想,这也是机会——既然客户来不了苏州,那咱们为何不能带着染坊去找客户?”
“带着染坊去找客户?”温景然愣住了,“染坊的染缸、锅炉都是笨重之物,怎么带得走?”
正说着,沈行舟提着一个精致的木盒走进来,盒中装着他近日绘制的“便携染具图纸”。他听到两人的对话,笑着道:“青娘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我这些日子一直在琢磨,如何将染坊的设备改造成便携款,今日刚画出初步图纸,正好与你们商议。”
他将图纸摊开在案上,图纸上详细标注着“折叠染缸”“迷你锅炉”“便携染料箱”的尺寸与结构:“折叠染缸用薄铁皮制成,可拆解成六块,组装后能容纳两匹布料;迷你锅炉用铜打造,体积只有传统锅炉的三分之一,烧的是无烟炭,适合野外使用;染料箱分多层抽屉,每层都有防潮隔层,可存放不同颜色的染料。”
青娘俯身细看图纸,指尖停在“折叠染缸”的接口处:“铁皮染缸会不会容易生锈?还有,迷你锅炉的火力够不够,能不能达到染布所需的温度?”
“这些我都考虑过,”沈行舟指着图纸上的标注,“铁皮染缸内侧会镀一层锡,防止生锈;迷你锅炉的炉膛设计成双层,可增强火力,经测试,半个时辰便能将水烧开,足以满足染布需求。另外,我还设计了‘便携晾布架’,用竹制材料制成,可折叠,展开后能晾晒四匹布料。”
温景然也凑过来,看着图纸上的设备清单,快速计算着成本:“折叠染缸每个约五两银子,迷你锅炉每个十两,便携染料箱每个三两,再加上晾布架、工具包,一套设备约二十两银子。若组建两支流动染队,每队两套设备,总成本约八十两银子,这在咱们的预算范围内。”
“不止设备,”青娘补充道,“流动染坊的核心是‘流动’,咱们还得规划路线、组建队伍、制定服务流程。比如,先从苏州周边的乡镇开始,每月固定时间前往,让客户提前预约;染布价格可在苏州城定价的基础上,加收一成的‘流动服务费’,既覆盖运输成本,又比客户自行往返苏州更划算。”
沈行舟点头:“路线规划我也有初步想法,第一阶段可覆盖苏州周边的望亭镇、木渎镇、甪直镇,这三个镇都是丝绸产地,染布需求大,且距苏州城不远,往返方便。每镇停留三日,第一日接受预约、准备染料,第二日现场染布,第三日交付成品、收取费用,这样效率最高。”
温景然翻开账簿,补充道:“望亭镇有三家绸缎庄,两家染布坊,竞争相对较小;木渎镇以散户织户为主,多是家庭作坊,对染布的需求零散但量大;甪直镇有一家大型丝绸厂,若能与他们合作,每月的染布量至少有五十匹,能稳定营收。”
三人越聊越投入,窗外的雨渐渐停了,夕阳透过云层洒下来,为染坊的后院镀上一层金色。青娘拿起笔,在图纸的空白处写下“流动染坊核心三则”:
1. 便携化:设备需轻便易携、易组装,适合乡镇道路运输;
2. 标准化:染布流程、染料配比、价格体系需统一,确保品质稳定;
3. 灵活化:可根据客户需求调整染布颜色与图案,提供定制服务,同时根据天气、路况调整行程。
“明日,咱们便开始筹备,”青娘放下笔,眼中满是坚定,“沈大哥负责改造便携染具,先做出一套样品测试;温先生负责核算成本、联系乡镇客户,提前预约订单;我则负责组建队伍,挑选经验丰富的染工与可靠的运输人员。争取下月月初,第一支流动染队便能出发!”
次日清晨,苏州城的晨光刚漫过染坊的院墙,沈行舟便带着两名铁匠走进后院,开始打造折叠染缸与迷你锅炉。铁匠们按照图纸的尺寸裁剪铁皮、锻造铜炉,沈行舟则在一旁指导接口的设计,确保设备拆解与组装方便快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青娘的商业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娘的商业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