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晨光洒满染坊时,最后一匹渐变染“缠枝连理”缂丝布终于晾透。青娘站在晒布架前,指尖轻轻拂过布面,淡金色的纹样在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水绿与月白的渐变像被晨雾笼罩的湖面,连最挑剔的目光都挑不出半分瑕疵。沈行舟提着两个精致的楠木箱子走过来,木箱内壁铺着柔软的丝绸,是专门用来盛放宫廷嫁妆染的。
“都按你说的,每匹布之间垫了桑皮纸,箱子角落还放了防潮的石灰包。”沈行舟的声音带着几分疲惫,却难掩喜悦。为了赶制额外的十匹渐变染,他们和伙计们连续熬了三个通宵,连温景然都放下药铺的生意,来帮忙调配染料。
青娘点点头,接过沈行舟递来的布尺,最后一次丈量布匹的尺寸:“每匹都要精准到一丈二尺,不能多一寸,也不能少一寸——宫廷的规矩最严,差一分都可能出问题。”
温景然这时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盖着府衙印章的“通关文牒”:“知府大人特意交代,这通关文牒能让官船一路畅通,不用接受沿途关卡的检查,确保嫁妆染能按时送到京城。”他走到木箱边,仔细检查了一遍锁扣,“这箱子是用楠木做的,防水又防蛀,就算遇到雨天,里面的布也不会受潮。”
三人一起将三十匹嫁妆染小心翼翼地放进木箱,每放一匹,青娘都要再检查一遍纹样和颜色,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才让沈行舟盖上箱盖,用红绸带将箱子捆紧,再贴上写有“太子妃嫁妆染”的封条。
“按路程算,官船七日就能到京城,正好赶在太子妃及笄礼前三天,时间刚刚好。”温景然看着窗外渐渐升起的太阳,语气笃定,“李匠人在官船上,他会亲自盯着卸货,不会出岔子。”
青娘却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她走到木箱前,轻轻摸了摸封条,像是在与里面的布匹告别。这一个多月的忙碌,从接官单时的犹豫,到试染失败的焦虑,再到渐变染诞生的惊喜,最后到宫廷考验的紧张,每一个瞬间都像在眼前。这些布匹不仅是染坊的订单,更是她对草木染手艺的坚守与创新。
“我还是想去码头送送官船。”青娘抬头看向沈行舟,眼神里带着几分期待。
沈行舟笑着点头:“好,我陪你去。温兄,这里就麻烦你照看一下染坊了。”
温景然摆摆手:“你们放心去吧,染坊有我呢。等你们回来,我再请你们喝新酿的梅子酒。”
两人提着楠木箱子,乘着马车赶往码头。此时的码头已经热闹起来,官船的桅杆上挂着明黄色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李匠人早已在船头等候,见青娘和沈行舟过来,立刻让人放下跳板。
“青娘东家,沈小哥,辛苦你们了。”李匠人接过木箱,小心翼翼地递给船上的太监,“你们放心,这箱子我会亲自看管,直到送到太常寺。”
青娘躬身行礼,语气诚恳:“李匠人,多谢您这些日子的指点。若是京城那边有任何消息,还请您尽快告知我们。”
“一定,一定。”李匠人笑着点头,“等太子妃及笄礼结束,若是陛下满意,说不定还会有更大的订单呢。”
官船缓缓驶离码头,青娘站在岸边,看着船影渐渐消失在晨雾中,心里像放下了一块巨石,却又生出几分期待。沈行舟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别担心,一定会顺利的。你看,连老天都在帮我们——今天是个好天气,官船一路都会顺风。”
青娘抬头看向沈行舟,他的眼底有淡淡的黑眼圈,却依旧带着温和的笑容。这一个多月,他不仅要把控染料的火候,还要照顾她的饮食起居,怕她累坏了身体。她忽然觉得,能有这样一个人陪在身边,一起面对困难,一起分享喜悦,是比成功交付订单更珍贵的事。
回到染坊时,温景然已经让人备好了热腾腾的早饭。三人围坐在桌前,刚吃了几口,就见阿福兴冲冲地跑进来:“东家!府衙派人送来消息,说苏州的张老爷来了,还带着几个染坊的掌柜,说是来向您取经的!”
青娘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张老爷是苏州最大的染坊掌柜,之前因为垄断染料,和她有过竞争。现在他带着人来取经,显然是听说了她承接宫廷嫁妆染的事,想学习新的染布技艺。
“请他们到前厅等候,我马上就来。”青娘放下碗筷,整理了一下衣襟。她知道,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取经”,更是江南染坊行业格局改变的开始——以前是垄断与竞争,现在是交流与合作,而这一切,都是从打破垄断、创新技艺开始的。
前厅里,张老爷带着五个染坊掌柜,正围着墙上挂着的渐变染样布啧啧称奇。见青娘进来,张老爷连忙上前,语气诚恳:“青娘东家,之前是我目光短浅,搞染料垄断,让大家都受了苦。这次听说您承接了宫廷嫁妆染,还研发了新的渐变染技艺,特意带着兄弟们来向您学习,还请您不吝赐教。”
其他掌柜也纷纷附和,眼神里满是期待。他们都是江南的染坊掌柜,之前受张老爷的垄断影响,生意一直不好,现在看到青娘的染坊不仅打破了垄断,还能承接宫廷订单,都希望能学到新的技艺,让自己的染坊也能发展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青娘的商业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娘的商业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