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山雾还未散尽,青娘已经站在木屋前的空地上。她把昨天刚打印好的"采收与初制SOP"贴在木板墙上,旁边又加了一张"验收标准细则"。她知道,标准要上墙,更要入心。
"青娘,今天真的要把验收标准定死吗?"北坡的赵老迟疑地问,"要是天不好,采不出这么标准的怎么办?"
"标准不死,执行要严。"青娘微笑,"天气不好就少采,绝不因为赶量而降低标准。我们要的是回头客,不是一次性买卖。"
她话音刚落,南坡的王婶又问:"那价格呢?你说高于市价一成,可城里茶行的价天天变,我们怎么知道你不是在糊弄我们?"
青娘没有回避,她从茶箱里取出一本小册子,上面记录了近一个月山脚茶市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这是我在镇上试探时记的价。我们的基准价就按这个走,每月初更新一次。高于市价一成,是保底。如果合作社销量达标,还有返利。"
"返利?"西边的李伯眼睛一亮,"怎么个方法?"
"我们设三个档。"青娘在地上用树枝画出三条线,"月销量达到一百斤,返利2%;两百斤,返利4%;三百斤以上,返利6%。返利按月结算,直接以现金或农资抵扣。"
茶农们交头接耳,显然被"返利"这两个字打动了。但也有人半信半疑。
"话是好听,可钱能不能到手里,又是另一回事。"北坡的阿牛低声嘀咕。
青娘听见了,却没有生气。她把目光转向众人:"我知道大家心里有疑虑。这样吧,今天我们先试运行。我带来了一部分银子,愿意按我们的标准交茶的,我现场预付三成。你们看得到,摸得着。"
她从茶箱里取出一个小木匣,打开,里面是码得整齐的银子。阳光照在银锭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茶农们的呼吸明显急促了些。
"不过,"青娘话锋一转,"我也有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按'一芽两叶'标准采,鱼叶、病虫叶、老叶一律不收;第二,鲜叶下树后两刻钟内送到这里,不得日晒雨淋;第三,分级盛放,不混级。谁能做到,我们就签单、预付。"
"我先来!"西坡的阿禾第一个站出来,"我昨天按你的标准练了一天,我就不信过不了。"
青娘点头,把阿禾带到验收台前。她让阿禾把鲜叶倒在白瓷盘里,用镊子一片一片挑拣。她没有动手,只在一旁观察。阿禾的动作虽然还有些生涩,但挑出来的茶样干净整齐,基本符合"一芽两叶"的标准。
"合格。"青娘把验收单递给阿禾,"你今天采了二十斤,按我们的基准价,我预付三成,这是银子。"
阿禾双手接过银子,激动得有些发抖:"青娘,这是我第一次拿到这么多银子!"
"这只是开始。"青娘微笑,"只要你一直按标准来,后面会拿到更多。"
有了阿禾的示范,茶农们的顾虑少了一半。很快,验收台前排起了队。青娘和沈行舟分工合作,一个负责验收,一个负责登记、付款。周老则在一旁监督,偶尔提出一些技术性的建议。
"王婶,你这筐里有几片鱼叶,剔掉再过来。"
"李伯,你的鲜叶有点晒过了,下次注意。"
"赵老,你这把不错,干净、匀整。"
验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青娘发现,大多数茶农都能按标准来,只是有些细节还需要慢慢纠正。她没有追求一蹴而就,而是耐心地指导,一遍不行就再来一遍。
中午时分,天空突然暗了下来。远处的山顶被乌云吞没,山风带着湿冷的气息吹了下来。
"要下雨了。"周老抬头望了望天,"大家抓紧时间。"
青娘当机立断:"今天先到这里。没交的下午再来。记住,宁可少采,不要让雨把叶子淋了。"
茶农们纷纷点头,收拾东西准备下山。青娘把验收单收齐,和沈行舟一起清点银子。
"比我预想的好。"沈行舟小声说,"大部分人都愿意按标准来。"
"钱是最好的试金石。"青娘微笑,"但也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在后面。"
下午,雨没有下下来,反而出了太阳。青娘正准备继续验收,却看见北坡的几个茶农结伴而来,为首的是阿牛。
"青娘,我们商量了一下。"阿牛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们也想按你的标准来,可我们北坡的茶树老了,芽头没那么齐,能不能……能不能稍微放宽一点?"
这是预料之中的试探。青娘沉吟片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他们带到茶园里。
"你们看,"她指着一棵老茶树,"老茶树的芽头确实不如新茶树那么齐,但它的叶质厚实,香气沉稳。你们要做的,不是追求外表的齐整,而是保证内在的品质。我们的标准,是为了保证品质,不是为了难为谁。"
她顿了顿,又道:"这样吧,北坡的老茶树我们设一个'老丛标准'。芽头可以稍欠整齐,但叶质必须厚实,无病虫叶,无老叶。价格比基准价略低一点,但仍然高于茶市均价。你们愿意试试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青娘的商业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娘的商业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