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刚过,青石村的年味还未散尽,染坊的院子里已堆起了打包好的草木染布。青娘正俯身检查一匹“辽青”色纱罗,指尖抚过细腻的布面,确认没有瑕疵后,才在货单上轻轻画了个勾。陈三柱快步走来,手里拿着一封海外来信,信封上印着陌生的船锚纹样:“青娘,朝鲜济州岛的商队来信了,说三月初会到泉州港,想亲自来青石村和咱们谈长期合作,还要订购两百匹‘秋染双绝’系列的布。”
青娘接过信,拆开细看。信中除了合作意向,还附了一张济州岛染料图谱,上面画着一种名为“海蓝草”的植物,标注着“生于海岸滩涂,可染深海色”。她眼睛一亮,转头对陈三柱说:“这‘海蓝草’或许是新的染料品种!你立刻回信,邀请商队来青石村,咱们不仅谈合作,还能请教‘海蓝草’的种植和染制方法。”
三月中旬,济州岛商队的船只抵达泉州,青娘带着李茂和春桃亲自前往迎接。商队首领金允浩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穿着素色绸缎长袍,见到青娘时,恭敬地递上一份礼物——一小包晒干的“海蓝草”:“青娘会长,久闻您的草木染手艺天下闻名,这‘海蓝草’是我们济州岛的特产,希望能和您交流染技,也盼着能把您的草木染布卖到朝鲜。”
青娘接过“海蓝草”,凑近闻了闻,一股淡淡的海腥味中夹杂着草木的清香。她笑着说:“金首领客气了。草木染是全人类的财富,咱们互相学习,才能让这门手艺走得更远。我已经在染坊准备了煮染工具,咱们现在就可以试试‘海蓝草’的染制效果。”
回到青石村后,青娘立刻带着金允浩来到染布区。春桃早已备好铁锅、明矾和待染的白布,李茂则在一旁记录参数。金允浩亲自演示煮染:先将“海蓝草”浸泡在海水里十二个时辰,再放入铁锅煮沸,加入少量海盐和石灰,待染液变成深海色后,放入白布反复浸染五次,最后用海水漂洗。三个时辰后,一匹带着淡淡海腥味的“深海蓝”布新鲜出炉,色泽浓郁却不暗沉,在阳光下还泛着细碎的光泽。
青娘抚摸着“深海蓝”布,赞叹道:“这颜色太独特了!比咱们的‘辽青’色更沉稳,适合做礼服和帷幕。金首领,咱们可以合作种植‘海蓝草’——你们提供种子和技术,咱们在泉州沿海滩涂建种植基地,染出的‘深海蓝’布,咱们按比例分成,如何?”
金允浩大喜过望:“青娘会长果然有远见!我正有此意。咱们还可以开通‘海上染料通道’,把朝鲜的‘海蓝草’、中国的‘辽青’草、日本的‘山红枫’集中调配,让各国的草木染布都能互通有无。”
双方很快签订了合作协议,金允浩还邀请青娘今年秋天去济州岛参加“国际染布节”,展示中国的草木染技艺。青娘欣然应允,当场决定让春桃跟着商队先去济州岛学习“海蓝草”种植技术,为后续的基地建设做准备。
春桃临行前,青娘把一本厚厚的《草木染技艺大全》交给她,扉页上写着“以艺会友,以情传技”八个字:“春桃,你去了济州岛,不仅要学好技术,还要把咱们的草木染理念传出去。记住,手艺是根,但真诚和分享才是让手艺延续的魂。”
春桃用力点头,把书紧紧抱在怀里:“青娘师傅,您放心,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把‘海蓝草’的技术带回来,也让朝鲜的朋友知道咱们中国的草木染。”
送走春桃后,青娘又投入到“国际草木染艺术节”的筹备中。这次艺术节定在十月江南,由全国草木染联盟和江南染坊联盟联合主办,除了展示各国染布作品,还要举办“染料国际贸易洽谈会”,邀请波斯、大食、日本、朝鲜的商队参加。青娘亲自设计了艺术节的会徽——一朵由青、红、黄三色草木组成的莲花,象征着不同文化的草木染技艺在江南绽放。
七月的江南,正是染料丰收的季节。青娘带着联盟的理事们来到苏州,考察艺术节的场地。在苏州拙政园旁的染坊里,她看到一位老匠人正在用传统“绞缬”技艺染布,手法娴熟却动作缓慢。老匠人叹了口气:“现在年轻人都嫌这手艺麻烦,不愿意学,再过几年,恐怕就没人会了。”
青娘心里一沉,突然意识到:传承不仅要传技艺,还要传匠心,更要让年轻人看到手艺的价值。她立刻召集理事们开会,决定在艺术节期间增设“青年染匠扶持计划”——为三十岁以下的染匠提供免费培训、染料补贴和市场对接,还设立“新锐染匠奖”,奖励有创新想法的年轻人。
消息传出后,全国各地的青年染匠纷纷报名,短短一个月就收到了两百多份申请。青娘亲自筛选,选出五十名有潜力的年轻人,邀请他们提前来江南参加培训,由李茂和江南的老匠人亲自授课。这些年轻人中有学设计的大学生,有返乡创业的青年,还有热爱草木染的普通村民,他们带着新鲜的想法,和老匠人交流碰撞,很快研发出“草木染+文创”的新产品——染布书签、香囊、手帕,深受市场欢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青娘的商业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娘的商业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