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的病彻底好了索那天,青石村的太阳格外明朗,把院角晒着的青布照得像浸了露水的翡翠。青娘刚把最后一碗巩固药效的紫苏姜茶端给陈砚,院门外就围了好几个村里的妇人,领头的是张阿婆的儿媳妇,手里还攥着个哭唧唧的娃娃。
“青丫头,陈郎中在吗?”妇人声音急得发颤,把怀里的娃娃往前递了递,“你看这孩子,昨儿在坡上玩,被蚊虫咬了好几个包,今早就肿得跟馒头似的,还总挠,都破了皮了!”
陈砚连忙放下茶碗,接过娃娃细看。孩子的胳膊和腿上满是红肿的疙瘩,几处已经渗了血,哭得小脸通红。他从药篮里拿出之前用野艾做的药膏,轻轻涂在疙瘩上,又摸了摸孩子的额头:“没发烧就好,这药膏能止痒消炎,一天涂两次,三天就能好。以后带孩子去坡上,记得给孩子穿长袖,再带些晒干的野艾,蚊虫就不敢靠近了。”
妇人连连道谢,又从怀里掏出两个鸡蛋:“陈郎中,这点东西您别嫌弃,孩子能好,全靠您。”陈砚正要推辞,青娘却先接了过来,笑着说:“李嫂子,这鸡蛋您拿着,陈大哥治病不收钱。不过您要是真想谢他,下次采了新鲜的野菜,送些来给我们尝尝就行。”
李嫂子愣了愣,随即明白青娘是不想让她为难,感激地说了好几句“谢谢”,才抱着孩子离开。院里的妇人见陈砚真的不收钱,也纷纷上前,有的说自家男人腰疼,有的说老人咳嗽,陈砚都一一耐心解答,还教她们用常见的草木煮水缓解症状。
青娘看着热闹的院子,心里忽然冒出个念头。她走到陈砚身边,等他跟妇人们说完话,才小声说:“陈大哥,咱们能不能在村里开个‘草药小堂’啊?您教大家认草药、治小病,我教大家用野艾染布、做驱虫包,这样大家既不用花钱看病,还能多门营生。”
陈砚眼睛一亮,拍了下手:“这主意好!村里不少人都怕花钱,小毛病拖着不治,最后拖成大毛病。咱们开这个小堂,不用收一分钱,就教些实用的本事,大家肯定乐意来。”
两人说定,当天就把青娘家的西厢房收拾出来。青娘在门上挂了块木牌,用炭笔写着“草药染布小堂”,陈砚则把常用的草药分类摆好,还在每种草药旁边放了张纸条,写着草药的名字和用途。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当天下午,西厢房就挤满了人,连平时不爱出门的王阿婆都拄着拐杖来了。
陈砚坐在桌边,手里拿着一株野艾,给大家讲解:“这野艾不仅能染布,还能治病。把它晒干了煮水喝,能治风寒;捣碎了敷在伤口上,能止血;烧成灰混着猪油,就是治烫伤的好药膏……”他一边说,一边演示怎么辨认野艾——叶子上有白色的绒毛,闻着有股特殊的香气,跟其他杂草不一样。
青娘则在另一边教大家做驱虫包。她把晒干的野艾、薄荷、紫苏叶剪成碎末,装在小块的粗布里,再用彩线缝成巴掌大的小袋子:“把这个挂在孩子的衣襟上,或者放在枕头边,蚊虫就不敢靠近了。要是家里有老人,还能把野艾放在衣柜里,既能驱虫,又能让衣服带股香气味。”
妇人们学得认真,有的跟着陈砚认草药,有的围着青娘缝驱虫包,西厢房里满是欢声笑语。张阿婆缝得最快,不一会儿就做了三个驱虫包,笑得眼睛都眯了:“以后我家孙子再也不用怕蚊虫咬了!青丫头,你这手艺真是好,不仅能染布,还能做这么实用的东西。”
青娘笑着把自己做好的一个驱虫包递给张阿婆:“阿婆,这个给您,里面我多加了些薄荷,夏天用着更凉快。”
就在大家学得热闹的时候,院门外突然传来一声冷哼,村长赵老三背着手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他那蛮横的媳妇刘翠花。赵老三扫了眼满院子的人,脸色沉得能滴出水来:“青娘,你胆子不小啊!没经过村里同意,就敢私自开什么‘小堂’,你想干什么?想拉拢人心,跟我作对吗?”
青娘站起身,不卑不亢地说:“村长,我开这个小堂,是想教大家认草药、做驱虫包,都是免费的,没别的意思。大家有了本事,能少生病、少花钱,对村里也是好事。”
“好事?”赵老三冷笑一声,走到陈砚身边,一脚踢翻了装草药的篮子,“我看你是想搞歪门邪道!这来路不明的草药,要是治坏了人,谁负责?还有你,陈砚,一个外乡人,在村里瞎晃悠什么?我看你就是不安好心!”
陈砚脸色一沉,捡起地上的草药:“村长,我这草药都是自己采的,每种都能治病,之前李嫂子家的孩子被蚊虫咬了,就是用我做的药膏治好的。你要是不信,可以去问李嫂子。”
“我不管什么李嫂子!”赵老三蛮不讲理,“我是村长,我说不行就不行!这小堂必须拆了,你们要是再敢搞这些乱七八糟的,我就把你们赶出村!”
刘翠花也在一旁帮腔:“就是!青娘,你一个孤女,能在村里活下去就不错了,还想当什么‘先生’?我看你就是想出名,想勾搭陈郎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青娘的商业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娘的商业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