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着两担染布走在去镇上的路上,青娘的肩膀被扁担压得有些发酸,却半点不敢放慢脚步。布包里的染布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混着清晨的露水气息,每走一步,布角轻轻晃荡,像揣着一兜子沉甸甸的希望。货郎老周走在前面,时不时回头叮嘱:“慢些走,别摔着,这布可金贵着呢!”
青娘点点头,把扁担往肩上挪了挪,避开磨红的地方:“周叔,您说王掌柜要是不满意怎么办?我总怕颜色不够匀,或者固色不好。”
“放心!”老周拍了拍胸脯,声音洪亮,“你染的布,我亲眼看着煮了两遍,上次张阿婆用你的布做了个帕子,洗了三次都没掉色,比城里布庄的布还结实。王掌柜要是不满意,我第一个不答应!”
话虽这么说,青娘心里还是有些打鼓。这是她第一次接这么大的订单,五十匹布,关系到她能不能在镇上站稳脚跟,能不能给村里的阿婆们兑现承诺。她攥紧了手里的布包带子,指节微微泛白,眼睛却亮得很——就算真有问题,她也能改,大不了再染一次,绝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走了将近三个时辰,终于看到了镇上的牌坊。牌坊上刻着“落马镇”三个大字,已经有些斑驳,却透着几分烟火气。镇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挑着菜筐的农妇、背着书包的孩童、推着小车的摊贩,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老周熟门熟路地领着青娘往街东头走,那里就是王掌柜的布庄。
布庄的招牌是“同德布庄”,黑底金字,擦得锃亮。门口挂着几匹现成的布,红的、蓝的、白的,颜色鲜亮,却比青娘染的布少了几分自然的温润。老周刚走到门口,一个穿着长衫的伙计就迎了上来:“周货郎,您可来了!王掌柜昨天还念叨您呢!”
“李伙计,辛苦你通报一声,就说我们把布带来了。”老周笑着说,指了指青娘,“这位就是染布的青娘,手艺可好了。”
李伙计打量了青娘一眼,眼里带着几分惊讶——没想到这么好的染布,竟是个年轻姑娘染的。他连忙点点头:“您稍等,我这就去通报。”
不一会儿,一个穿着绸缎马褂、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正是同德布庄的王掌柜。他脸上带着笑容,快步走上前,握住老周的手:“周兄,可把你盼来了!这位就是青娘姑娘吧?果然年轻有为!”
青娘连忙放下扁担,行了个礼:“王掌柜,您好。我把您要的五十匹布带来了,您过过目,要是有不满意的地方,我再改。”
“好,好!”王掌柜笑着点头,让人把布搬进店里,“咱们里面说,外面人多,不方便。”
店里宽敞明亮,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布料,还有几个客人正在挑选。王掌柜把青娘和老周领到后堂,让人把染布铺开。二十匹浅红、二十匹淡黄、十匹青绿,三种颜色在阳光下层层叠叠,像铺开了一片春日的花田。浅红的布透着淡淡的茜草香,摸起来柔软顺滑;淡黄的布带着黄芩的清苦气,质地厚实;青绿的布泛着野艾的凉意,布料紧密,水珠落在上面,竟真的滚了下来,没留下半点痕迹。
“好布!真是好布!”王掌柜拿起一匹青绿布,翻来覆去地看,眼睛都亮了,“这防水效果,比我预想的还好!颜色也匀,摸着手感也舒服,用来包药材、做书包,再合适不过了!”
青娘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脸上露出了笑容:“王掌柜满意就好。这布我煮了两遍,加了明矾固色,您放心用,洗多少次都不会掉色。”
“我信你!”王掌柜放下布,转身从柜台里拿出一个钱袋,递给青娘,“这里面是五千文钱,五十匹布,一匹一百文,一分不少。你点点?”
青娘接过钱袋,沉甸甸的,铜钱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手都有些发抖,却还是摇了摇头:“不用点,王掌柜是实诚人,我信您。”
王掌柜哈哈大笑:“好!果然是个爽快的姑娘!我跟你说,我已经跟镇上的药铺和学堂都打过招呼了,他们都说你这布好,下次还要订。我还想跟你长期合作,以后你染的布,我全包了,价格咱们好商量,怎么样?”
青娘又惊又喜,连忙点头:“谢谢王掌柜!我一定好好染布,不辜负您的信任!”
老周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我就说嘛,青丫头的手艺错不了!王掌柜,以后您可得多照顾照顾她,这丫头不容易,一个人在村里打拼,全靠这门手艺吃饭。”
“那是自然!”王掌柜点点头,“青娘姑娘,你要是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我说。镇上的人我还算熟,要是有人敢找你麻烦,我帮你撑腰!”
青娘心里暖暖的,连忙道谢。又跟王掌柜聊了一会儿,约定下次交货的时间和数量,才跟老周一起离开布庄。
走出布庄,阳光正好,洒在身上暖洋洋的。青娘摸了摸怀里的钱袋,心里充满了底气——有了这笔钱,她可以给村里的阿婆们买新布、新衣裳,还可以买些好的染料和布料,把染布的生意做得更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青娘的商业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娘的商业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