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的县城格外热闹。城隍庙前的空地上,摊贩们早早支起了摊子,卖糖画的、捏面人的、说书的,吆喝声此起彼伏。青娘站在染坊门口,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满是期待——再过三天,就是她和沈砚秋商量好的“染布节”,这不仅是要展示染坊的草木染布,更要让周边村镇的染匠和种染料草木的农户们聚在一起,交流经验,抱团发展。
“青娘姐,咱们准备的染布样品都整理好了,有野艾染的青碧布、黄芩染的淡黄布,还有新试的蓼蓝和蔷薇果混合染的粉蓝布,颜色可好看了!”杏花捧着一个木盒跑过来,里面整齐地叠着十几块不同颜色的染布样品,每块布角都绣着小小的“青娘染坊”字样。
青娘接过木盒,轻轻抚摸着布料:“杏花,辛苦你了。这次染布节,咱们不仅要展示布,还要把‘染料联盟’的事跟大家好好说说,让更多人加入进来。你看,青石村的村民们靠种染料草木挣了钱,周边村镇的农户们肯定也想跟着学,咱们得把种植方法和染布手艺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
沈砚秋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一张写好的“染布节告示”,上面详细写着染布节的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青娘,告示我已经让伙计们贴到县城各个街口了,还派人去周边村镇通知了。刚才遇到吴掌柜,他说要带京城瑞福祥的刘掌柜一起来,刘掌柜还想在染布节上跟咱们签明年的长期供货合同呢。”
“真的?那太好了!”青娘高兴地说,“刘掌柜能来,肯定能吸引更多布庄和货行的人来参加染布节,咱们的草木染布就能卖到更多地方了。”
接下来的三天,染坊里的人都在忙着准备染布节的事。青娘和沈砚秋一起设计了染布展示区,把不同颜色、不同用途的染布分类摆放——耐脏的粗布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方便矿区和农户们查看;雅致的锦缎则摆在精致的木架上,吸引城里的布庄和贵妇们;还有专门为孩子们准备的、用蔷薇果染的粉色小方巾,上面绣着可爱的花草图案。
老周则带着几个伙计,在城隍庙前搭建了一个临时的“染布体验区”,准备了小染缸、染料和小块白布,让来参加染布节的人能亲手体验染布的乐趣。杏花和春桃则负责教大家辨认染料草木,讲解染布的基本步骤。
染布节当天,天刚亮,城隍庙前就挤满了人。周边村镇的染匠们带着自己的染布样品来交流,农户们则围着“染料联盟”的宣传牌,认真听村民们讲种染料草木的好处,还有不少城里的百姓来体验染布,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大家快来看啊!这是用野艾染的青碧布,不仅颜色好看,还能驱虫呢!”青娘站在展示区前,拿着一块青碧布向大家介绍,“咱们把布泡在水里煮半个时辰,再拿出来晾干,颜色一点都不会掉,而且还能闻到淡淡的草木香。”
说着,她就当场演示了煮布的过程。围观的人都好奇地凑过来,看着青碧布在水里煮了半个时辰后,颜色依旧鲜亮,水还是清澈的,都忍不住赞叹:“真是太神奇了!这布比城里布庄卖的好多了,还没那么贵!”
瑞福祥的刘掌柜和吴景明也来了,刘掌柜看着展示区里的染布,连连点头:“青娘姑娘,你的草木染布真是越来越好了,颜色越来越丰富,质量也越来越稳定。我这次来,是想跟你签明年的长期供货合同,瑞福祥明年所有的草木染布,都从你这里进货。”
青娘连忙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合同,和刘掌柜一起签了字。周围的布庄和货行的人见了,也纷纷围过来,想跟染坊签供货合同,青娘都一一热情接待,详细介绍染布的特点和价格,还根据他们的需求,承诺定制不同颜色、不同规格的染布。
染布节的另一边,“染布体验区”也很热闹。孩子们围着小染缸,在杏花的指导下,亲手染制小方巾;农户们则聚在一起,听青石村的村民们讲种染料草木的经验,不少人当场就表示要加入“染料联盟”,跟着青娘种草木、学染布。
沈砚秋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欣慰。他走到青娘身边,轻声说:“青娘,你看,咱们的染布节办得多成功。以后每年咱们都办一次,让更多人知道草木染布的好,让更多人靠种草木、染布挣钱。”
青娘点点头,眼里满是感动:“谢谢你,沈公子。要是没有你,我肯定办不成这么好的染布节。”
“傻丫头,跟我还客气什么。”沈砚秋笑着说,“对了,我爹娘托人从京城捎来消息,说想在年底来县城看看咱们,顺便跟你商量咱们订亲的事。他们还特意让我给你带了一件礼物,说是京城最好的绣娘绣的,你肯定喜欢。”
说着,他从怀里拿出一个精致的锦盒,里面装着一件水绿色的绣裙,上面绣着淡雅的兰草花纹,针脚细密,颜色搭配得恰到好处。“我娘说,知道你喜欢草木,就特意让绣娘绣了兰草花纹,跟你染布的风格很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青娘的商业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娘的商业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