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郡守履约无银助,政策相援显赤诚
东莱郡郡守府的清晨,总是被堆积如山的公文填满。马谦坐在案前,手里捏着一支狼毫笔,眉头却紧紧锁着 —— 桌案上摆着叶青云送来的《东莱郡城垣修缮经费明细》,上面清晰写着:加固城墙需青石三万块(约纹银五千两)、石灰五千石(约纹银两千两),疏浚护城河需民夫两千人(月工钱约纹银三千两),三项合计已逾万两,后续官道修缮还需更多。
“唉……” 马谦轻轻叹了口气,将笔搁在砚台上。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落在 “东莱郡府库收支簿” 上,红色的 “亏空” 二字格外刺眼。他上任三年,虽竭力节流,却架不住连年灾荒和朝廷的赋税压榨,府库里如今只剩不足千两银子,连下个月的粥厂救济都未必够,哪有余力支撑修缮工程?
“大人,叶大人派人来了。” 老仆轻手轻脚走进来,递上一张名帖,“是叶大人的主簿,说要跟您对接民夫招募的事。”
马谦揉了揉眉心,起身道:“让他进来。”
主簿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叫林墨,是叶青云从吴家堡工坊调来的,心思缜密,擅长算账。他见到马谦,躬身行礼:“见过马郡守。我家大人让小人来问,民夫招募的批文何时能下来?另外,采石场的开采许可,还需郡守帮忙协调。”
马谦请他坐下,倒了杯热茶,语气带着歉意:“林主簿,批文和许可,老夫今日就能给你办。只是…… 府库里实在拿不出银子,修缮工程的经费,怕是帮不上忙了。”
林墨早有准备,笑着道:“郡守不必为难。我家大人说了,经费的事,他自有办法,您只需帮忙协调民夫和场地,就是对工程最大的支持。”
马谦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松了口气,却又带着几分愧疚:“叶大人真是…… 委屈他了。老夫虽无银钱相助,却也不会让他白白辛苦。民夫招募,老夫会让各县县令协助,优先招募流民,每人每日除管饭外,再给二十文钱,这笔钱由郡府出,就算老夫一点心意。”
林墨连忙道谢:“多谢郡守!我家大人若是知道,定会感激不尽。”
马谦站起身,带着林墨去签批文。穿过郡守府的菜园时,林墨看到绿油油的青菜,忍不住道:“郡守的菜园打理得真好,比寻常百姓家的还用心。”
马谦笑着摇头:“府里人多,光靠俸禄不够吃,种些青菜,能省些菜钱。” 林墨心中一叹 —— 堂堂一郡之守,竟需靠种菜省开支,可见东莱郡有多贫瘠。
拿到批文后,林墨刚要告辞,马谦却叫住他:“林主簿,替老夫带句话给叶大人。赵家在东莱郡经营多年,盐场、矿场都有他们的旧部,叶大人接收产业时,定会遇到刁难。若是需要帮忙,尽管派人来郡守府,老夫虽无兵权,却也能帮他协调官府差役,不让赵家旧部胡来。”
林墨心中一暖,躬身应道:“小人定将郡守的话带到!”
离开郡守府时,阳光正好。林墨看着手中的批文,想起叶青云临行前的叮嘱:“马郡守是清官,虽无钱却有民心,与他相交,以诚待之。” 他知道,叶青云要的从不是郡守的银钱,而是官府的 “名正言顺”—— 有了郡守的批文和协调,后续接收盐场、矿场,乃至招募民夫,都会少很多阻力。
二、员外郎印镇旧部,盐场交接立新规
琥珀湾盐场的门口,气氛正剑拔弩张。十几个穿着粗布短褂的汉子,手持棍棒,堵在盐场大门前,为首的是个满脸横肉的壮汉,叫赵三,是赵家在盐场的旧管事。他看着眼前的叶青云,唾沫星子飞溅:“叶青云,这盐场是赵家的产业,你凭什么说接收就接收?没有赵郡守的手令,休想踏进一步!”
叶青云穿着绯色官袍,腰间系着玉带,手中把玩着工部员外郎的印信,神色平静:“赵三,我乃朝廷任命的工部员外郎,奉旨主持东莱郡城垣修缮,盐场已由郡府划归修缮工程专款专用,这是马郡守的批文,你要不要看看?”
他将批文扔在赵三面前,赵三拿起一看,上面盖着东莱郡郡守府的鲜红大印,字迹是马谦的亲笔,不由得脸色一变。可他仗着赵家的势力,依旧硬撑:“就算有批文又如何?这盐场的工人都是赵家的人,你想接收,先问他们答不答应!”
盐场的工人约莫五十人,都围在一旁,脸上满是犹豫。他们大多是琥珀湾的百姓,之前受赵家压榨,每日辛苦煮盐,却只能拿到微薄的工钱,早就心生不满,只是不敢反抗。
叶青云看向工人,语气温和却带着力量:“诸位乡亲,我知道你们以前受赵家欺压,日子不好过。今日我接收盐场,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修缮东莱郡的城垣,护佑咱们琥珀湾的百姓。只要你们愿意留下,我保证:工钱翻倍,从每日五十文涨到一百文;每日管两顿饭,有肉有菜;若是家里有老人孩子,还能提前半个时辰下班。你们若是不愿意留下,我也不勉强,每人再给五十文路费,让你们另寻生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一不留神就穿越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一不留神就穿越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