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靖难”的旗号如同野火,瞬间点燃了北方的天空。然而,与历史上那位势如破竹、最终饮马长江的燕王不同,这一次的朱棣,感觉自己仿佛陷入了一张由精钢和数字编织的巨网之中,每一步都步履维艰。
吴铭的“阳谋”在战前就已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北平城内,粮价飞腾,人心惶惶,昔日繁华的市集因“供销社”的严格配给而显得萧条。朱棣暗中囤积的军资,在朝廷严密的物资管控和锦衣卫无孔不入的稽查下,补充速度远远跟不上消耗。更让他吐血的是,来自江南和部分勋贵的“秘密”资助,因“皇家银行”的精准冻结和新旧钞兑换政策,大多在半路就成了废纸。他空有数万敢战之士,却时常要为下一顿饱饭、下一批箭矢而发愁。
反观朝廷方面,在吴铭这个“超级后勤官”的调度下,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战争潜力。
大将军耿炳文稳扎稳打,并不急于寻求与朱棣主力决战。他的大军如同磐石,步步为营,依靠着“供销社”建立的完善补给线,粮草充足,军械精良。吴铭甚至通过格物院,为前线部队配发了简易的“压缩干粮”和改良的伤药,极大提升了持续作战能力和士气。
更让朱棣感到恐惧的是朝廷军队的“眼睛”。他的每一次兵力调动,每一次粮草转运,似乎都暴露在对手的眼皮底下。耿炳文总能提前占据有利地形,避开他的锋芒,袭击他的软肋。这自然是蒋瓛的锦衣卫与吴铭的经济情报网(通过监控大宗物资流动、资金异常等)结合的成果。
战争初期,朱棣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麾下将士的悍勇,取得了几场战术性的胜利,甚至一度击退了耿炳文的先锋部队。但每一场胜利,都像是打在棉花上,无法转化为战略优势,反而进一步消耗了他本就不多的储备。朝廷军队败而不乱,退而不溃,总能很快得到补充,然后像牛皮糖一样再次黏上来。
“王爷,军中存粮只够十日之用,箭矢损耗巨大,补充不及。再这样耗下去,不等朝廷主力来攻,我军自己就要垮了!”大将张玉忧心忡忡地禀报。
朱棣脸色阴沉,他望着地图上朝廷军队那几乎毫无破绽的部署,又想起后方传来的各种不利消息(物资短缺、人心浮动),一股巨大的无力感涌上心头。他引以为傲的战场机变和骑兵突击,在吴铭这套以国力碾压、以体系困敌的战略面前,竟显得如此苍白。
“不能再等了!”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决绝,“集结所有精锐,直扑耿炳文中军!擒贼先擒王!这是唯一的生机!”
他决定孤注一掷,进行一场豪赌。
然而,朱棣不知道的是,他的决死一击,正落入吴铭为他准备的最后一道,也是超越这个时代认知的“盛宴”之中。
吴铭从未将希望完全寄托于耿炳文的稳重。在战争开始前,他就密令格物院最核心的工匠团队,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于南京城外一处隐蔽的山谷中,日夜不停地赶工。他们的任务,是依据吴铭提供的(来自现代知识的)基本原理和简陋图纸,尝试铸造这个时代真正的战争之神——火炮!
尽管工艺粗糙,材料受限,但在吴铭超越时代的指导和不计成本的投入下,几十门散发着金属冷光的、堪称巨物的青铜(及部分铁制)火炮,以及数量更多的、被称为“虎蹲炮”的小型臼炮,终于被秘密制造出来,并由绝对忠诚的部队护送,悄然部署在了耿炳文预设的决战战场——一片利于骑兵突击,但也限制了迂回空间的平原地带两侧的高地上。
吴铭给这支秘密部队的命令是:静默待机,一击必杀!
建文元年秋,河北真定府外,白沟河畔。
朱棣亲率全部精锐骑兵,如同决堤的洪流,发起了悲壮的冲锋。燕军铁骑奔腾如雷,气势惊人,直插耿炳文看似薄弱的中军大阵!这是朱棣最后的赌注,也是他军事才华的极致展现!
耿炳文按照预定计划,指挥步兵方阵结阵固守,弓弩齐发,虽然给燕军骑兵造成了不小伤亡,但依旧被其悍不畏死的冲锋撕开了数道口子!眼看中军帅旗摇摇欲坠!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放!!”
一声尖锐的号令,划破了震天的喊杀声!
紧接着,是天地为之失声的轰鸣!
“轰!!!轰!!!轰!!!”
如同九天惊雷连环炸响!数十道炽热的火舌,从战场两侧的高地上喷薄而出!沉重的实心铁球带着凄厉的呼啸,如同死神的镰刀,狠狠地砸入燕军骑兵最密集的冲锋队列之中!
刹那间,人仰马翻,血肉横飞!
战马的悲鸣与士兵的惨叫被巨大的爆炸声淹没。高速飞行的炮弹轻易地撕裂了血肉之躯,砸碎了坚硬的盔甲,在地面上犁出一道道恐怖的沟壑!这完全超出了冷兵器时代认知范畴的打击,瞬间摧毁了燕军骑兵的冲锋势头,也摧毁了他们的战斗意志!
这还没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