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晨曦微露,宫钟长鸣。奉天殿内,文武百官分列左右,肃穆无声。龙椅之上,朱元璋目光如炬,俯瞰群臣。太子朱标立于御阶之侧,神色凝重。今日大朝,名为议吴铭远征之功,实为决定这位携泼天之功与隐患归来的“镇国武王”未来命运的节点。
“宣,镇国武王、太子太保吴铭,上殿觐见——!”司礼太监尖细的嗓音打破了沉寂。
殿门大开,吴铭身着御赐蟒袍,腰悬“可剑履上殿”的特赐宝剑,步履沉稳,一步步走入这帝国权力的核心殿堂。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有敬佩,有好奇,但更多的,是审视与隐而不发的敌意。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这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下,潜藏着足以吞噬一切的暗流。
“臣,吴铭,叩见陛下,吾皇万岁!”吴铭依礼参拜,声音洪亮,不卑不亢。
“爱卿平身。”朱元璋的声音听不出喜怒,“爱卿跨海远征,数年艰辛,扬我国威于万里之外,更带回诸多祥瑞物种,功在社稷,利在千秋。朕心甚慰。”
例行公事的褒奖之后,朱元璋话锋微转,切入正题:“然,朕闻卿于那海外新土,摄政监国,权柄赫赫,更立新旗,与龙旗并悬。此事,朝中颇有议论。爱卿今日,可于殿前,细细奏来,以解众卿之惑,亦安朕心。”
图穷匕见!核心问题,被朱元璋直接抛了出来。刹那间,整个奉天殿落针可闻,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吴铭早有准备,他再次躬身,朗声道:“回陛下!臣奉旨远征,首要乃为陛下探明海路,宣示天威,寻觅良种。那新大陆土着,其主幼弱,其国初定,内有权贵倾轧,外有西夷(指西班牙)觊觎。臣若不临机决断,暂摄其政,整军经武,则我大明船队孤悬海外,危如累卵,所获祥瑞,亦恐毁于战火,前功尽弃!”
他首先强调了行为的必要性与被迫性,将所有举动都归结于“为保大明利益”。
“至于新旗,”吴铭继续道,语气坦然,“乃是为安抚土着民心,彰显陛下怀柔远人之德!龙旗,代表陛下天威,不容置疑!那‘太阳神鹰’旗,不过是羁縻蛮邦、使其知有上下尊卑之工具尔!若无此旗,难以统合其力,共抗西夷,更无法将其地、其民、其产,源源不断,输归我大明!”
他将新旗定位为统治工具,将其地与大明的关系定义为“输归”,巧妙地回避了“独立王国”的指控。
“巧言令色!”一个冰冷的声音骤然响起。都察院左都御史,江南士林领袖之一的张文弼(与前文被处置的御史同名,为另一角色)出列,手持玉笏,厉声道:“吴铭!你口口声声为保大明利益,然你在那新陆,行废立之事,掌生杀大权,俨然帝王!更携异族侍卫入京,其心叵测!你可知,‘尾大不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乃人臣大忌?!你此举,置陛下于何地?置我大明法统于何地?!”
此言一出,不少文官纷纷附和,言辞激烈,直指吴铭有拥兵自重、裂土封王之嫌!
面对汹汹攻势,吴铭非但没有退缩,反而上前一步,目光如电,直视张文弼,声音陡然提高,压过了殿内的嘈杂:
“张大人!本王问你,若依你之见,面对西夷火器坚船,面对土着百万之众,本王当时是该束手待毙,坐视陛下交付的使命毁于一旦?还是该墨守成规,坐视那沃土万里、亿万石粮种落入西夷之手,任其坐大,未来跨海而来,成为我大明心腹之患?!”
他根本不纠缠“忠君”的道德问题,而是直接将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
“你……”张文弼一时语塞。
吴铭却不给他喘息之机,环视众臣,声音铿锵,如同战鼓擂响:“诸位大人安居庙堂,可知海外风浪之险?可知西夷火炮之利?可知开疆拓土之难?!本王与数千将士,浴血奋战,九死一生,非为个人权位,实为陛下,为大明,搏一个万世不易之基业!”
他猛地转身,再次面向朱元璋,单膝跪地(此乃极大礼节),双手呈上一份厚厚的奏疏与几册图卷:
“陛下!此乃臣整理之《新陆风物志》、《西夷火器舰船析略》、《万里海疆图》,及那几种祥瑞作物之详细栽培法!其中利害,臣已详陈!那新大陆,土地之广,物产之丰,远超我等想象!其玉米、土豆,耐旱高产,若推广得当,我大明百姓,将再无饥馑之忧!此乃江山社稷之基石!”
他举起一枚金灿灿的玉米和一块沾着泥土的土豆(已提前请旨带入),声音带着无比的恳切与力量:
“陛下!臣之心,天地可鉴!臣在那新陆所做一切,皆为将此沃土、此祥瑞、此海外屏藩,牢牢系于我大明战车之上!臣愿交出所有图册、技艺、良种!臣愿卸去那海外摄政虚名!只求陛下,莫因朝中迂腐之见,因莫须有之猜忌,断送这千载难逢之机遇,寒了海外将士之心,绝了亿万生民饱食之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