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握的双手,在长江不息的水声与远方未散的欢庆余音中,缓缓松开。那短暂的、却重于千金的触碰,已将两颗心的距离拉近至无限,无需更多言语,亦无需更多外在形式的羁绊。一种崭新的、沉静而坚实的默契,在他们之间悄然建立。
夕阳终于完全沉入了地平线,天边只留下一抹绚烂的晚霞,如同为这非凡的一日画上一个辉煌的句号。江面上的金色光芒渐渐被深沉的靛蓝色所取代,但对岸武汉三镇的灯火却依次亮起,越来越密,越来越亮,最终汇成一片璀璨的灯海,倒映在漆黑的江水中,随波摇曳,仿佛整座城市都在持续着白日的狂欢,不愿让这历史性的夜晚沉入黑暗。
节日的气氛,并未随着夜幕降临而消散,反而变得更加浓郁而温暖。街上依旧有零星的游行队伍举着火把、提着灯笼在行进,歌声和口号声时而响起,更多的是家家户户窗口透出的明亮灯光和隐约传来的欢笑声。空气中依旧弥漫着淡淡的硝烟味和一种说不清的、混合着希望与喜悦的暖意。
林瀚章和周文瑾离开了依旧喧闹的江边主堤,沿着一条相对安静的沿江小路,慢慢地朝着各自单位的方向走去。经过下午到傍晚那极致的情绪爆发和刚才那郑重的誓言,两人都陷入了一种平静而充实的沉默之中,但这份沉默不再有任何尴尬或不安,而是充满了相互理解和共享的余韵。
他们的步伐不自觉地放得很慢,似乎都想将这短暂而珍贵的独处时光稍稍延长。凉爽的江风吹拂着他们发烫的脸颊,也稍稍冷却了过于激动的心情,让思绪变得更加清晰。
“真像一场梦。”周文瑾轻声开口,打破了沉默,声音里带着一丝恍惚和深深的感慨,“早上醒来时,绝想不到今天会发生这么多……这么大的事情。”
林瀚章深有同感地点点头:“是啊。宣布成立的那一刻,我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冲到了头顶……后来游行的时候,看着身边所有人,工人、学生、老人、孩子……大家都像疯了一样高兴,那种感觉……”他寻找着合适的词语,“就好像……我们每一个人,都真正成了这个国家的主人,不再是任人欺辱的奴隶了。”
“主人……”周文瑾重复着这个词,眼神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明亮,“是啊,主人。这意味着的不只是权利,更是责任。”她的思维总是很清晰地走向实际,“就像你说的,建设比打仗更复杂。我们接下来要面对的困难,恐怕不会少。”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未来,转向了他们自己。
“组织上……对你接下来的工作,有安排了吗?”周文瑾侧过头问道。她知道,像林瀚章这样有文化、又经历过战争考验的年轻干部,必然是建设急需的人才。
林瀚章沉吟了一下,说道:“还没有最终确定。但处里前几天开会吹风,提到党中央很可能要集中力量优先恢复和发展东北的工业基地。那里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又是苏联援助的重点方向。处里可能……会抽调一批骨干北上支援。”他说到这里,语气变得有些不确定,也带着一丝征询的意味,“我大学读的是理工科,虽然没毕业,但底子还在。如果组织需要,我……我应该会报名。”
“东北……”周文瑾轻轻吸了口气,那意味着遥远的距离和严寒的气候,但她立刻点头表示理解,“那里确实很重要。‘十四五’计划(她指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已有酝酿)听说就是要以重工业为中心。你能去那里,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她的语气里没有丝毫抱怨或不舍,只有对事业的支持。
“那你呢?”林瀚章急忙问道,关切地看着她,“医院这边……”
“我这里应该会稳定一些。”周文瑾回答道,“武汉刚解放,医疗卫生系统的整顿和重建任务也很重,非常缺人手。沈大姐和我们都可能要继续留在这里,至少短期内是这样。而且,”她的语气坚定起来,“公共卫生和医疗防疫,同样是建设新中国非常重要的一环。让人民群众少生病、看得起病、有药可用,这也是实实在在的建设。”
她的话语,朴实无华,却再次让林瀚章感受到了她那颗扎根于现实、服务于人民的医者仁心。他想起她曾经说过的“每个孩子都能打上疫苗”的梦想,如今,她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这个梦想努力。
“你说得对。”林瀚章由衷地说道,“工业是骨骼,医疗是血脉,都不可或缺。我们只是分工不同,目标都是一致的。”
这一刻,他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开国大典那声庄严的宣告,并不仅仅是胜利的终点,狂欢的理由。它更是一个信号,一声号角,标志着一段更加艰巨、更加漫长、却也更加伟大的征程——建设一个崭新、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正式开始了。
他们个人的幸福、情感、乃至未来的人生轨迹,都已经与这个新生国家的命运不可分割地、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国家的需要,就是他们前进的方向;国家的蓝图,就是他们奋斗的指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江奔流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