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豪宅惊变:血泊中的凯瑟琳
2001年12月9日凌晨2点40分,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达拉谟市的宁静被一通报警电话打破。58岁的迈克尔·彼得森在电话中惊慌失措地告诉警方:"我的妻子凯瑟琳从楼梯上摔了下来,现在有生命危险。" 7分钟后,警察赶到了这座占地3.5英亩的花园豪宅,眼前的景象令他们不寒而栗。
在一楼厨房到夹层通道的楼梯下,浑身是血的凯瑟琳·彼得森已经停止了呼吸。她倒在血泊中,下半身几乎完全浸泡在凝固的血液里,头上和胸前布满了血迹。警方注意到一个关键细节:凯瑟琳身边的大片血泊已经凝固,根本不像是刚刚死亡的样子。 这与迈克尔声称的"刚刚发生意外"明显矛盾。
迈克尔向警方描述了事发经过:当晚,他与54岁的妻子凯瑟琳在户外游泳池边喝酒聊天了几个小时。凯瑟琳提到第二天有个重要的电话会议,需要先回屋休息。迈克尔继续在户外待了约45分钟,边喝酒边构思写作素材。当他大约在凌晨2点30分回到屋内时,发现凯瑟琳倒在楼梯下的血泊中,还有微弱的呼吸。他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但为时已晚。
这座三层豪宅是迈克尔与凯瑟琳的爱巢,拥有14间房间,曾是某部电影的取景地。然而,此刻这座豪宅却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变成了犯罪现场。 迈克尔·彼得森是当地知名的越战英雄、小说家,还曾竞选过市长。而凯瑟琳则是一位跨国公司的总经理,拥有工程学学士和硕士学位,事业有成。这对看似完美的夫妻,究竟发生了什么?
二、疑点重重:死亡现场的异常
最先到达现场的警察发现了诸多可疑之处。首先,凯瑟琳周围的血迹实在太多,流得到处都是。她的下半身完全浸泡在血泊中,门栏、墙壁、楼梯上、厨房柜子旁全是喷射状血迹。警方经验丰富的血迹分析师迪福认为,如果只是单纯从楼梯上摔下来,不可能造成如此惨烈的血迹分布。
更令警方怀疑的是,迈克尔两次报警电话之间仅间隔了十分钟。在第一个电话中,他说凯瑟琳还有呼吸,但当警察赶到时,地上的血迹几乎已经干涸。从血迹的干燥程度来看,凯瑟琳至少已经死亡了好几个小时,而非迈克尔所说的"刚刚发生"。 这明显的时间矛盾让警方对迈克尔的说法产生了严重质疑。
随后的尸检报告更是让案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报告显示,凯瑟琳全身共有35处伤痕,其中头部有7处严重的撕裂伤和多处淤青,颈部甲状软骨骨折。这些伤痕都不是简单的撞击伤,而是很可能由钝器打击造成的。 法医指出,后脑勺的7处伤痕最为致命,是被钝器多次敲击所致。此外,死者脸上、身上、手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淤青,但她的酒精含量仅为0.07%,远未达到醉酒标准。
法医的结论是,凯瑟琳死于头部闭合性损伤导致的失血过多,换句话说,她很可能是被人用钝器击打头部致死的。 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案件性质,从意外死亡转变为谋杀案,而最大的嫌疑人正是她的丈夫迈克尔·彼得森。
三、神秘关联:16年前的相似悲剧
随着调查深入,警方发现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巧合:迈克尔和凯瑟琳的两个养女的生母伊丽莎白·拉丽弗,16年前的死亡方式与凯瑟琳几乎一模一样。
伊丽莎白曾是美国国防大学的教师,丧夫后独自在德国抚养两个女儿。迈克尔与前妻佩蒂在德国工作生活期间,两家人因为丈夫们的同事关系而走得很近。1985年11月25日,就在迈克尔准备回国前夕,他来到伊丽莎白家告别。几个小时后,伊丽莎白被家中女仆发现倒毙在楼梯下,死亡情形与凯瑟琳惊人地相似。
当时,伊丽莎白的死亡被定性为意外,警方推测她可能因脑出血中风而摔下楼梯。然而,在凯瑟琳死后,警方决定重新调查伊丽莎白的死因。他们开棺验尸,对已经去世16年的伊丽莎白进行了重新检验。结果令人震惊:伊丽莎白的头部同样有多处伤口,很像是被钝器反复打击致死的。
更令人不安的是,警方发现伊丽莎白和凯瑟琳长得非常相似,脸型和五官几乎一模一样。相似的面貌、相似的可疑死因、生前最后见过的人都是迈克尔,这些巧合让警方不得不怀疑,这两起案件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四、复杂人性:小说家的双面生活
随着调查的深入,迈克尔·彼得森的真实面目逐渐浮出水面。警方发现,这位公众眼中的越战英雄、知名作家,实际上过着双重生活。
首先,迈克尔声称自己在越战中受伤并获得荣誉勋章的经历被证实是虚构的。调查显示,他根本没有上过越战战场,腿伤是在日本发生的一次车祸所致,也从未获得过荣誉勋章。然而,在竞选市长时,他却将这段虚假的经历讲述得栩栩如生,成功塑造了自己的英雄形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案要案详情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