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晨惊现:神秘纸箱中的少女尸体
1974年12月17日清晨7时许,香港跑马地的街道上,一位名叫林嫂的清洁女工正像往常一样进行着日常的清扫工作。当她来到黄泥涌道21号浩利大厦外的兽医诊所附近时,一个异常的景象引起了她的注意——在兽医诊所的门口,放着一个看似普通的电视机纸箱。
这个纸箱看起来与附近水果商贩用来装水果的箱子并无二致,因此林嫂并未特别在意。然而,当兽医诊所的工作人员在8点45分上班时,发现这个纸箱挡住了大门,便叫来同事一起将它挪到了路边。
大约一个小时后,林嫂再次经过这里,发现纸箱仍然放在原地。她以为这是没人要的垃圾,便决定将其清理掉。她尝试抱起纸箱,但发现它异常沉重,根本无法搬动。于是,她剪断了捆绑纸箱的绳子,打开了纸箱。
起初,林嫂看到的是一堆报纸,在报纸下面,她看到了一个白色的、类似于动物的东西。她以为这是诊所丢弃的动物尸体,因此与诊所工作人员发生了一些争执。随后,她离开现场,准备叫同事来帮忙抬走这个纸箱。
然而,当林嫂再次回到诊所门口时,眼前的景象让她惊恐万分——纸箱周围已经围满了人,而纸箱中赫然是一具 浑身 赤 裸 的女性尸体!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尸体 的两个 乳 房 已经被利器 割去,场面惨不忍睹。
警方迅速赶到现场,封锁了区域并展开调查。经过初步勘查,这是一具年轻女性的尸体,年龄大约在16-18岁之间,全身 赤 裸,双 乳 被割去,阴 毛 被高温物体 烧 焦,但 处 女 膜 完整,没有遭受 性 侵 的迹象。
法医检验后确定,死者是被人用右臂从背后箍颈至窒息而死,死亡时间大约在1974年12月16日晚上9点至17日凌晨之间。死者胃内还有未消化的食物,表明她在死前刚刚进食过。
这起离奇的案件很快引起了全香港的关注,被媒体称为"跑马地纸盒藏尸案",成为香港历史上最着名的奇案之一。
二、身份确认:花季少女的最后行踪
2.1 失踪少女的身份
警方在确认死者身份时遇到了困难,因为尸体没有明显的面部损伤,但现场没有任何可以证明死者身份的物品。为了尽快确认死者身份,警方将死者的面部照片刊登在报纸和电视上,希望有人能够认出她。
很快,一个家庭前来认领尸体。死者名叫卞玉英,16岁,出生于1958年4月8日,家住香港东区筲箕湾。卞玉英家中兄妹八人,她排行第六,有三个姐姐、两个哥哥和两个弟弟。案发时,她的大姐已经结婚,二姐在一所公立学校任教,大哥就读于香港大学电机系,父亲开了一家鱼铺,靠卖鱼维持家庭生计。
卞玉英小学毕业后,一直在新法学院读书。后来,为了方便照顾两个弟弟,她转到了达成中学,在那里上夜校。白天有时间的时候,她会帮父亲卖鱼或做一些手工活来补贴家用。认识她的人都认为她是一个勤学懂事的乖乖女,没有人能想到她会遭遇如此悲惨的命运。
2.2 最后的通话与行踪
根据卞玉英家人和朋友的描述,警方拼凑出了她失踪前的最后行踪。
1974年12月16日下午4点左右,卞玉英在家中接听了两通电话。下午5点多,她告诉家人自己要提前出门,比平时早了很多。据她的哥哥说,他当天让妹妹去位于北角的新闻大厦,帮自己登一则报纸分类广告,所以她才提前出门。
下午6点30分左右,卞玉英用电话联系了她的同学陈彬彬,让对方归还之前借的录音带,因为她有别的朋友要用。两人约定在跑马地电车总站见面,时间是6点35分。
陈彬彬在后来的证词中提到,当时卞玉英说话急促,显得很紧张,而且周围环境非常嘈杂,像是有工厂机器的声音。陈彬彬的家离电车总站很近,她挂断电话后立即步行前往约定地点,但等了20多分钟,直到晚上7点,卞玉英都没有出现。由于卞玉英平时就有迟到和爽约的习惯,陈彬彬并没有太在意,于是独自回家了。
然而,当晚卞玉英并没有去夜校上课,也没有参加原计划的话剧彩排。她的家人开始担心起来,但以为她只是在朋友家过夜,直到第二天发现了她的尸体。
三、调查迷雾:线索与证据的交织
3.1 犯罪现场分析
警方在调查过程中,首先对犯罪现场进行了详细分析。他们发现,用来藏尸的纸箱是一个日立牌S67B型的电视机包装纸盒,底部有轻微的拖拉痕迹,但损毁并不明显。这一发现让警方推测,凶手可能并没有将纸箱运输太远,第一犯罪现场可能就在跑马地附近。
为了验证这一推测,警方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们找来了与卞玉英身高、体重相同的女警和相同型号的纸箱,模拟凶手抛尸的过程。实验结果显示,如果凶手是一个人拖行纸箱,会造成很大的磨损;如果是两个人一起抬着纸箱,纸箱底部也承受不住尸体的重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案要案详情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