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幽灵船归来:噩梦的开端
2011年8月12日,山东威海石岛港笼罩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倾盆而下。港口周围拉起了警戒线,数十辆警车闪烁着警灯严阵以待,数百名警察神情严肃地等待着一艘渔船的归来。这座北方最大的渔港从未经历过如此紧张的场面。
上午10时许,在狂风暴雨中,一艘编号为"鲁荣渔2682"的渔船缓缓驶入港口。这艘船体长36.98米、宽7米,排水量233吨的大型鱿钓船,此刻却显得格外残破不堪。船体表面伤痕累累,甲板上血迹斑斑,整艘船散发着一股令人不安的气息。
当渔政船将"鲁荣渔2682"号拖回码头后,船上的11名船员被立即带上了警车。这些船员神情恍惚,眼神中透露出恐惧与疲惫。他们的衣服上沾满了血迹,有些人的手上还缠着简陋的绷带。
次日,警方侦查人员登船进行现场勘验。法医对全船做了"鲁米诺喷显"来鉴别经过擦洗、时间已久的血迹,结果令人震惊——甲板和船舱内大量存在的喷状、柱状血迹,触目惊心。在进行DNA鉴定并逐一追查比对后,确认这是一起严重的刑事案件。
这艘渔船出海时载有33名船员,如今却只剩下11人。其余22人去向不明,生死未卜。船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导致了这场大规模的人员失踪?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警方和船员家属。
二、出海:淘金梦起航
2.1 船员众生相
2010年12月27日中午12时58分,"鲁荣渔2682"号大型鱿钓船在鞭炮声中驶离石岛港,开始了为期两年的远洋捕捞之旅。船上共有33名船员,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怀揣着各自的淘金梦想。
船长李承权,41岁,辽宁大连人,有着近20年的海洋工作经验,参与过多次远洋捕捞行动。他带领着付义忠、王永波等几位经验丰富的好友,分别担任大副、二副等职务。这九名大连籍的管理层人员被称为"大连帮"。
普通船员中,有27岁的黑龙江青年刘贵夺。他出生于黑龙江省龙江县,15岁就外出打工,先后在内蒙乌兰浩特、建筑工地、养殖场等地谋生。他曾短暂结婚并育有一女,但因买不起房子,长期住在岳父母家,最终在女儿不满周岁时离婚。
来自内蒙古的黄金波是船上年龄最小的船员,当时只有20岁。他出生在大兴安岭深处、内蒙古牙克石市一座小镇子里,是林业工人的独生子。初中毕业后,他在海拉尔市当餐厅服务员,又去北京投靠叔叔当导游,后来到大连做网管。
还有四位内蒙古人,以包德格吉日胡(简称包德)为首。此外,船上还有刚大学毕业的马玉超,他希望通过出海赚到创业资金;有在家养猪、养鸡赔本的胡国志;以及为儿子攒买房钱的吴国志等。
这些船员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家庭经济条件拮据,几乎都怀揣着海洋淘金梦。他们在出发前都与山东荣成鑫发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聘用合同,合同规定:出海到东南太平洋渔场进行"鱿钓"生产期间,保底收入为每年人民币元,合同期限为2年。
2.2 黑暗前的平静
"鲁荣渔2682"号渔船在海上航行了两个多月,于2011年3月抵达了秘鲁、智利海域。这里是南太平洋着名的鱿钓渔场,鱿鱼资源极为丰富。
船员们分成两班,早晚轮流工作。鱿鱼喜欢追着亮光跑,为了吸引鱿鱼,渔船周围布满了2000瓦的灯泡,将海面照得如同白昼。船员们通过鱿钓机捕捞鱿鱼,之后将其切块装进冷库。
刚开始,船员们对这份工作充满新鲜感,虽然辛苦但都干劲十足。刘贵夺表现尤为突出,他很快掌握了钓鱿鱼的技巧:放钩要耐心,拉绳要快速,杀鱿鱼要精准。他分别在3月、4月、5月钓到了8284斤、5946斤和斤鱿鱼,产量位居所有船员之首。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船员们开始感到工作的艰辛。长时间在海上漂泊,生活单调乏味,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8个小时,有时甚至连续工作超过30个小时。许多人开始抱怨工作强度太大,身体吃不消。
更让船员们不满的是,他们发现实际工资与合同规定的不符。6月初,当船员们和船长李承权谈到劳动报酬时,纠纷顿起。原来,李承权在合同里设置了陷阱,4.5万保底工资是在一条鱼都没有钓到的情况下才会发的,一旦钓到鱼,船员们的工资模式则改为每人每月1000元工资,另加400元每吨的奖金。
三、暗流涌动:骗局与反抗
3.1 发现骗局
2011年6月初,当黄金波和岳鹏因过度劳累生病无法工作时,李承权通知公司停发了二人的工资。这一举动引发了船员们的猜疑和不满。
刘贵夺找到李承权询问工资问题,李承权拿出合同解释道:"保底工资是有前提的!只有在钓不到鱿鱼的情况下才会发放。现在你们钓到了鱼,就按照月工资加提成计算。"刘贵夺仔细阅读合同后,发现这根本就是一场文字游戏——所谓的"每年保底薪资4万5千元"是虚假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案要案详情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