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胜非心里一动,放下瓷碗,对母亲说了句“我去去就回”,便转身朝着城西军营的方向快步走去。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路边的野草沾着暮色的露水,踩上去湿漉漉的。
到了天台山庙,庙门虚掩着,他轻轻推开,里面静悄悄的,只有风穿过檐角的声音。他径直走到那块青石前,探头看向石眼的水洼——只见水面上,那只小白蟾蜍正悠然地浮着,朱红色的眼睛在暮色中闪着微光,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朱胜非站在青石旁,看着蟾蜍,又看了看那汪清水,忽然笑了。他对着青石和蟾蜍深深一揖,转身离开了庙。
这年秋天,省试放榜的消息传到蔡州。朱胜非的名字赫然在列,而且名次靠前,足以参加殿试。消息传来,朱家上下欢腾,邻里纷纷前来道贺,都说这是那日玉蟾蜍上门带来的好运。
朱胜非站在自家院子里,望着天台山庙的方向,心里感慨万千。他不知道那蟾蜍是不是真的听懂了他的祝祷,也不知道登第是否真与它有关,但他总觉得,那只雪色朱目的生灵,像一个温柔的暗示,藏在崇宁四年的春风里,告诉世人,这世间总有一些无法言说的玄妙,在不经意间,与人心的期盼相连。
后来,朱胜非官至丞相,封鲁国公,人们都称他朱鲁公。他偶尔会想起蔡州城西的天台山庙,想起那方永不干涸的石眼,想起那只在晨光中与他对视的玉蟾蜍。只是官务繁忙,再未回过故乡。而那座小庙,那方青石,那只蟾蜍,依旧在蔡州的岁月里静静存在着,继续见证着一户户人家的悲欢,一个个关于吉祥的传说。
喜欢饮茶杂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饮茶杂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