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七九年春分,三亚深潜基地的清晨飘着薄雾。林小深站在“深渊信使四号”的舷梯前,最后一次检查生命维持系统。银灰色制服衬得他肩宽腰挺,左胸的徽章在晨光里折射出细碎的光——那是用当年“深渊信使一号”的残骸熔铸的新徽章,边缘刻着三代科研人的名字:林深、苏晚、周川、林小深、苏海洋、周远。
“小深,上来喝杯热粥。”苏念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的电动轮椅停在玻璃幕墙前,身后跟着推轮椅的周远。老人的腿疾愈发严重,但眼神依旧清亮,像当年调试声呐时那样专注。
林小深转身,接过母亲递来的保温桶。粥香混着咸腥的海风涌进鼻腔,他忽然想起七岁那年,也是这样的清晨,林深抱着他站在“大洋一号”的甲板上,看朝阳把海浪染成金红色。“爷爷说,今天要给你们看点‘大东西’。”他舀起一勺粥,温度刚好,“古菌传感器的灵敏度调到了原来的三倍,应该能捕捉到更深层的信号。”
苏念舀了口粥,目光掠过窗外正在吊装的深潜器:“你周爷爷凌晨四点还来基地,给钛合金外壳补了层防腐蚀涂层。”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轮椅扶手,那里刻着苏海洋小时候用石子画的星星,“当年你太外公总说,深海的东西娇贵,得拿心去焐。”
第一节 下潜:与时间的博弈
上午九点,“深渊信使四号”准时入海。林小深坐在驾驶舱,面前的十六块屏幕实时跳动着数据:深度100米,水温2.3℃,压力11个大气压;3000米,遭遇浮游生物群,探照灯照亮一片幽蓝的“星雨”;8000米,热液喷口的黑烟柱在屏幕上投下模糊的影子……
“到达米,准备开启古菌传感器。”副驾驶周远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他是周川的孙子,也是本次任务的生物监测员,此刻正盯着微生物培养舱的温度曲线,“苏外婆改良的培养基在高压下状态稳定,希望能捕捉到共生菌的新变种。”
林小深的手指在操作台上轻点,声呐图谱突然剧烈波动。一个熟悉的频率跳出——18赫兹的低频声波,和十年前“深渊信使一号”记录的完全一致。“是它们的信号。”他心跳加速,“定位显示,声源在正前方2300米处。”
屏幕亮起,黑暗中浮现出一片由发光斑点组成的“森林”。那不是单只生物,而是成百上千只巨型章鱼的聚集地。它们的甲壳泛着幽紫的光,触腕交织成网,荧光斑点按某种韵律明灭,像在演奏无声的乐章。更震撼的是中央区域——一只体型远超其他个体的“女王”,甲壳上的疤痕与林深当年见过的幼崽样本完全吻合。
“它在产卵!”苏海洋的声音从实验室传来。她盯着实时传输的显微画面,声音因激动而发颤,“热液喷口附近的岩石缝里,有大量半透明的卵鞘!古菌传感器显示,卵鞘表面的多糖层和我们提取的共生菌代谢产物高度一致——是它们在用分泌物保护后代!”
林小深调整推进器,缓缓靠近。女王章鱼似乎察觉到动静,手腕轻轻抬起。它的发光斑点频率加快,竟在空中投射出模糊的图像——那是片沸腾的热液喷口,幼崽们从卵鞘中钻出,被触腕卷进甲壳缝隙。
“是记忆投影!”周远突然喊出声,“古菌能编码生物电信号,结合它们的压电蛋白,可能形成了原始的‘记忆共享’能力!”
林小深感觉后颈发烫。这不是简单的育幼行为,而是一个跨越千年的“教育系统”——每一只女王都在向后代传递关于热液、食物、危险的生存记忆。就像人类用书籍记录历史,它们用生物电写就“教科书”。
第二届 危机:深渊的“礼物”
正当众人沉浸在震撼中时,红色警报骤然响起。
“压力传感器异常!”机械师的声音带着慌乱,“外壳接缝处出现微裂纹,最大应力点在左舷37度!”
林小深的瞳孔收缩。他调出深潜器结构图,裂纹位置恰好靠近古菌传感器的外舱。“周远,关闭传感器;苏海洋,切断培养舱供能!”他快速下令,“准备紧急上浮。”
但已经晚了。
一声闷响从船体底部传来。监控画面里,左舷的钛合金外壳缓缓裂开一道缝隙,海水裹着黑烟灌了进来。林小深猛推操纵杆,深潜器剧烈震颤,开始不受控地下沉。
“稳住!”周远吼道,“启动备用浮力系统!”
刺耳的摩擦声中,深潜器的探照灯扫过裂缝外的景象——一只小章鱼的触腕正卡在外壳缝隙里。它的甲壳只有巴掌大,发光斑点忽明忽暗,显然受了重伤。
林小深的手指悬在切割按钮上。救这只小章鱼,可能导致深潜器彻底失控;不救,它会被卷入高压水流,瞬间粉身碎骨。
“爷爷说过……”他低声说,“深渊从不是生命的荒漠,是另一种文明的摇篮。”
他按下切割键。液压剪精准剪断缠绕的触腕,小章鱼跌进舱内,蜷缩在操作台角落。与此同时,深潜器的备用浮力系统启动,开始缓慢上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