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科普角的星光
2078年秋,滨海市滨海社区文化中心。
退休教师王奶奶踮着脚,把最后一排科普海报贴上墙。海报上是她孙子小安画的“深渊阶梯”:矿化层泛着幽蓝荧光,阶梯顶端的眼睛像颗发光的星子。“咱们社区的娃娃们,该知道知道咱们的‘老邻居’啦!”她擦了擦额角的汗,转头对正在调试投影仪的社区干事笑道。
投影仪亮起,全息影像里,“蛟龙Ⅺ”号深潜器正缓缓靠近热泉口。人群中响起惊叹:“这机器比我家楼还高!”“深海里真有会‘记事儿’的石头?”
“不仅有石头,还有‘眼睛’。”苏晚的声音从后排传来。她穿着浅蓝衬衫,胸前的骨灰盒挂坠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这些‘眼睛’是九千年前的生命留下的记忆库,记录着人类的愿望、自然的呼吸,还有我们和深渊的约定。”
台下坐满了社区居民:遛弯的大爷、带娃的宝妈、放学的小学生。小安挤在最前排,书包上的“蛟龙Ⅸ”徽章闪着光——他今天特意请假来当“小讲师”。
“奶奶们,”他举起平板,展示自己做的动画,“你们看,这些发光的纹路是‘文字’。有个古人许愿‘今年多下雨’,‘眼睛’就把这个愿望存进石头里。后来那一年,真的下了场透雨!”
“那我现在许愿……”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举手,“希望妈妈的颈椎病好起来!”
“会的!”小安认真点头,“只要我们记得,‘眼睛’就会帮我们存着。就像把信写在云里,风会念给全世界听。”
王奶奶抹了抹眼角。她想起上周去医院看老姐妹,对方拉着她的手说:“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们社区的科普角了,原来深海里藏着这么多故事……”
这大概就是苏晚说的“记忆的温度”——从实验室到博物馆,从课堂到社区,那些曾经遥远的存在,终于成了邻居家奶奶聊天的话题。
第二届 APP里的“眼睛”
科普活动结束时,小安拽住苏晚的衣角:“苏阿姨,我的APP能上线了吗?”
三个月前,小安在周远的指导下开始开发“深渊记忆”小程序。他想让所有人都能“触摸”到矿化阶梯的纹路,听“眼睛”讲的故事。此刻,他调出手机界面,演示着:“这里能看3D模型,这里是语音讲解,还能上传自己的愿望——我们会把愿望匿名传给‘眼睛’!”
苏晚接过手机,指尖划过屏幕。矿化阶梯的模型在她掌心旋转,荧光脉络像活了一样流淌。“很棒。”她笑着说,“但要注意安全。有些数据还在保密期,不能全放上去。”
“我知道!”小安拍胸脯,“周叔叔帮我做了加密!对了,王奶奶说她想上传老姐妹的愿望——她希望老姐妹的腿能好起来。”
正说着,周远抱着笔记本电脑走来:“小安,你的服务器被攻击了!”
“什么?”小安瞪大眼睛。
周远调出后台记录:“IP来自境外,用的是分布式攻击。他们想黑进你的数据库,删除原网记录。”
苏晚脸色一沉:“又是环球资源的人?他们不甘心?”
“可能更糟。”周远皱眉,“他们发现‘眼睛’能回应愿望,想通过破坏APP,让公众怀疑‘眼睛’的真实性。”
小安攥紧拳头:“他们怎么能这么做?那些愿望都是真的!王奶奶的老姐妹……”
“别急。”林昭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提着笔记本电脑,眼里带着血丝,“我黑进了对方的服务器,发现他们不仅在攻击你,还在联系海外科研机构,想买断‘眼睛’的神经肽研究成果。”
“他们想双管齐下!”苏晚明白了,“一边摧毁公众信任,一边垄断科研成果。”
小安突然笑了:“那我们就反击!把愿望记录做成直播,让更多人看到!让大家知道,‘眼睛’真的在听!”
第三节 直播:愿望的重量
三天后,“深渊记忆”小程序上线发布会在社区广场举行。
小安站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身后是巨幅海报:“你的愿望,正在被深海听见!”广场上挤满了人,有举着手机的年轻人,有搬着小马扎的老人,还有抱着孩子的年轻夫妻。
“我们开发了这个APP,”小安对着麦克风说,“你可以上传自己的愿望,我们会把它们匿名传给马里亚纳海沟的‘眼睛’。更重要的是——”他指向大屏幕,实时数据正在跳动,“这些愿望会被存进‘记忆云’,永远不会消失!”
人群中响起掌声。王奶奶牵着老姐妹的手挤到前排:“我们老姐妹的愿望,第一个上传!”
直播镜头对准她们。老姐妹颤巍巍举起手:“我希望她能站起来,再陪我去公园看菊花。”
弹幕瞬间刷屏:“加油!”“一定会实现的!”“我也想许愿!”
与此同时,林昭和周远在后台监控数据。林昭盯着“愿望响应指数”——这是“眼睛”反馈的情绪波动值,此刻正缓缓上升。“它们在回应。”他说,“神经肽分泌量增加了,说明‘眼睛’在认真处理这些愿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