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Ⅸ”号的舱门刚完全开启,咸腥的海风便裹着雨丝灌了进来。林深摘下头盔,发梢滴着冷凝水,抬头正看见基地探照灯在雨幕里撕开一道模糊的光带。甲板上站着三位穿白色大褂的研究员,最前排那个抱着一摞铅筒,目光灼灼地盯着他怀里的样本箱。
“林队,检测结果出来了。”负责对接的陈教授三步并作两步冲过来,手套上还沾着显影液,“您带回来的黏液样本……我们在电镜下看到了这个。”
他从铅筒里抽出张照片,放大的是一片蜂窝状结构,每个小格子里都嵌着针尖大小的金属颗粒。“这不是自然沉积的矿物,”陈教授的手指微微发抖,“扫描电镜能谱显示,90%是聚苯乙烯微球,剩下的是镉、铅合金粉末——和三十年前‘深海采矿计划’淘汰的尾矿成分完全吻合。”
林深的眉心拧成结。他记得这份资料,二十年前自己还在读研时,导师曾痛心疾首地提过:某跨国企业为降低成本,将深海采矿产生的有毒尾矿直接倾倒入海沟。当时没人相信这些“沉在万米深渊的垃圾”会有什么后果,如今看来……
“先去实验室。”他接过照片,转身时撞上周川。机械师的工装裤膝盖处沾着机油,手里举着个平板电脑,“老大,尾翼拆解完了。你看这里——”他划开一张特写图,钛合金表层有细密的刮痕,“不是生物触须造成的,更像……激光切割?”
苏念凑过来,指尖悬在屏幕上方:“刮痕边缘有熔融痕迹,能量密度很高。周川,测下金属成分。”
“测了。”周川调出光谱仪数据,“钛合金里掺了铼,这玩意儿能让金属变脆。有人在我们尾翼上做了手脚,遇到高压和生物黏液腐蚀,就会开裂。”
舱内瞬间安静。林深盯着那道刮痕,后槽牙咬得发酸。他们下潜前做过三次体检,连螺丝都换了新的。能在深海高压环境下精准破坏潜水器的,要么是早有预谋的内部人员,要么……
“先处理样本。”他切断思绪,大步走向核心实验室。厚重的隔离门闭合前,他听见陈教授在身后低语:“林队,这事儿可能比我们想的复杂……”
实验室的白炽灯亮得刺眼。苏念穿戴好无菌服,将甲片样本放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屏幕上很快跳出三维结构图,六边形甲片的纹路里嵌着密密麻麻的微管,“这些是输矿管道。”她放大其中一条,“直径刚好能容纳聚苯乙烯微球通过,生物体内有套完整的运输系统,把毒素送到各个组织。”
周川抱来一堆修复工具,凑到观察窗前:“所以这玩意儿不是变异,是被人类垃圾‘改造’成了活体垃圾处理厂?”
“更恐怖的是,它在主动富集毒素。”苏念调出质谱图,“甲片里的汞含量是海水的十万倍,镉含量是三百倍。它用这些毒构建外壳,就像我们用钢筋混凝土盖楼——只不过它的‘钢筋’会要了所有靠近者的命。”
林深站在两人身后,目光扫过满墙的监控屏。潜水器的维修进度停在37%,尾翼的替代零件要从北京调运,至少需要48小时。而此刻,他的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新闻推送:【深海采矿重启计划获审批,目标海域:马里亚纳海沟】。
“他们在赌。”林深低声说,“赌这种‘改造生物’不会被发现,或者发现了也能压下消息。”
苏念的手指在键盘上顿住。她调出三天前的卫星图,海面上漂浮着几艘不起眼的货轮,“老大,你看这些船的航线。它们绕着海沟画圈,像是在……采样?”
周川凑过来,眯眼盯着屏幕:“每艘船的吃水深度都不对,甲板下藏着大型机械臂。我查了船籍,都是那家‘蓝鲸资源’的——就是当年搞深海采矿的企业!”
实验室的门被推开。陈教授抱着一摞文件冲进来,眼镜滑到鼻尖:“林队!我在整理三十年前的采矿记录时,发现了个被封存的数据库……里面有段加密视频。”
他插入U盘,投影幕布亮起。画面晃得厉害,像是用防水摄像机拍的。镜头里,几个穿潜水服的人正将黑色袋子往海沟里抛,袋子上印着“蓝鲸资源”的logo。其中一个潜水员抬起头,面罩反光里能看见张熟悉的脸——是现任蓝鲸资源的CEO,十年前还在林深导师的课题组当助理。
“这是……”周川的声音发紧。
视频继续播放。潜水员们开始往海底倾倒金属废料,镜头扫过一块刻着符号的金属牌——和巨型生物发光息肉上的图案一模一样。
“他们在标记区域。”苏念的声音发颤,“用生物当活体标记,告诉后来的采矿船‘这里有我们改造的‘清道夫’,别随便进来’。”
林深突然想起生物受伤时渗出的塑料碎片,想起它触须上规律摆动的发光息肉。“它在求救。”他轻声说,“那些发光符号不是警告,是它在告诉我们——这里被污染了,它在拼命净化,可人类还要往里倒垃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