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川挑眉:“怎么引导?”
【需要你们帮我收集锁龙渊的岩石样本。】水晶的投影切换至一段影像:一群穿着潜水服的人类正从火山岩上刮取样本,【样本中的意识残留会与星尘网络共振,转化为稳定的能量流。】
林深看向苏念:“明天出发?带足够的采样设备。”
苏念点头,指尖已经在终端上输入采样清单:“要带低温保存箱,这些岩石的意识残留会随温度升高而消散。”
周川突然抬头:“等等,锁龙渊的海沟深度是多少?”
“米。”林深说,“‘蛟龙三号’的极限深度是米,没问题。”
“不是深度的问题。”周川敲了敲终端上的地形图,“锁龙渊的底部有活跃的热液喷口,水流速度是普通海沟的三倍,而且...去年我们探测到那里有异常的电磁信号。”
苏念的瞳孔微微收缩:“电磁信号?和水晶的能量场有关?”
水晶的投影闪过一段数据:【是星尘网络的能量波动激活了遗迹中的古老装置。那些石头里藏着早期人类的‘意识天线’,用来接收深海的‘讯息’。】
林深的手指轻轻叩了叩桌面。他想起去年在锁龙渊附近采集的岩石样本,当时只觉得是普通的火山岩,没想到里面藏着这么多秘密。“准备采样任务。”他对周川说,“重点收集热液喷口附近的岩石,还有...那些‘意识天线’的残片。”
周川咧嘴笑了:“终于有活干了。我让老张把‘深海钻机’带过来——那玩意儿能钻透火山岩,比我们手动刮效率高十倍。”
苏念补充:“还要带意识场探测器。我需要实时监测样本的残留强度,避免泄露。”
林深看着两人忙碌的身影,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到水晶时的场景——那个悬浮在深潜器前的六边形晶体,像颗来自宇宙的种子。现在,这颗种子已经发芽,不仅连接了地球与深渊,还唤醒了人类自己的记忆。
“明天凌晨四点出发。”他说,“苏念负责采样和分析,周川负责设备调试,我去驾驶‘蛟龙三号’。”
苏念抬头:“你不休息?”
“睡三个小时够了。”林深的嘴角扯出一点笑,“比起在办公室看数据,我更想在驾驶舱里等着扎进锁龙渊的黑暗里。”
周川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蛟龙三号’的引擎刚做过维护,不会掉链子。”
深夜的指挥中心渐渐安静下来,只有监控屏上的星尘网络还在跳动。林深坐在椅子上,望着窗外的海面——月光洒在波浪上,像撒了一把碎银。他想起水晶说过的话:“地球的记忆,比我们想象的更漫长。”
也许,他们要找的不是什么“意识干扰的源头”,而是人类与深海、与宇宙对话的另一种方式。就像锁龙渊里的古老人类,他们把祈祷封进岩石,而现在,他们要用星尘网络,把这些祈祷传给更遥远的星空。
主角视角补遗:
林深(队长):
他摸了摸胸口的旧伤——那是去年在马里亚纳海沟被渊守者触须擦到的。伤口早好了,却留下一道淡白色的疤,像条沉默的鱼。他想起水晶说过“意识是能量的另一种形式”,或许,这道疤里也藏着某种记忆?比如,他曾和深渊里的某个存在,有过瞬间的共鸣。
苏念(生物/意识专家):
她在终端上输入“锁龙渊 古人类 祈祷”时,忽然想起导师说过的话:“化石不会说话,但它们的纹理里藏着风的形状。”现在,她要找的不是化石,是岩石里的“意识纹理”——那些被封存了一万两千年的恐惧与希望。她期待着,当采样器插入岩石的瞬间,能感受到某种跨越时空的震颤。
周川(机械/设备专家):
他盯着“深海钻机”的设计图,嘴角翘得能挂住个扳手。这台机器是他去年改装的,本来是为了钻探热液喷口的矿物,现在居然要用来“挖记忆”。他忽然觉得,自己不是在修机器,是在给地球的历史打洞——就像个盗墓贼,只不过偷的是石头里的梦。
本章小结:
视角回归:以林深、苏念、周川的核心团队视角展开,衔接前章星尘网络的剧情,聚焦“意识干扰”的新挑战。
角色特质:林深的沉稳领导力、苏念的细腻科学直觉、周川的务实技术宅属性鲜明,互动中展现团队的默契。
伏笔推进:锁龙渊遗迹的“集体潜意识残留”成为关键线索,连接地球古文明与深渊文明,为后续“意识共鸣”“地球记忆觉醒”埋下伏笔。
主题深化:从“技术合作”转向“记忆对话”,探讨文明与记忆的关系——无论是人类的古老祈祷,还是深渊的能量波动,都是宇宙中流动的“意识碎片”。
喜欢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