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的穹顶观测台里,周念念正踮脚趴在望远镜前。镜头对准的不是星空,而是装着深渊皇带鱼幼体的巨型水族箱——三头半米长的小皇带鱼正追逐着一团光苔,尾鳍的金光在水中划出细碎的弧线,像在临摹心核的光带。
“它们在画星图呢。”林深递过来一杯热可可,杯壁上印着缩小版的海沟地图,心核的位置用金色标记着。他看着水族箱里的小皇带鱼,突然发现它们的游动轨迹与“传承号”传回的成年皇带鱼护航路线重合,“是成年个体在教它们认路。”
今天是“深海星图计划”启动的日子。全球二十所海洋研究所同时放飞了特制的探空气球,气球下方挂着LED屏,滚动播放着马里亚纳海沟的生物影像:冰海蚕护巢的幽蓝、热泉生物喷吐的橙红、心核脉动的金光……而每块屏幕的角落,都有个小小的二维码,扫码就能听到孩子们录制的“深海晚安故事”。
苏念正在调试与国际研究所的连线设备,屏幕上跳出纽约研究所的画面:他们的水族箱里,微光鱼正围绕着心核晶体碎片游动,组成的图案恰好是巴黎研究所传来的热泉区坐标。“是星图接力。”她指着屏幕上不断闪烁的光点,“每个研究所都收到了深海生物的‘片段’,拼起来就是完整的海沟生态图。”
周念念突然举起平板电脑,上面是她刚收到的照片——是“传承号”在深海拍摄的:成年皇带鱼用尾鳍托着块发光的石板,石板上刻着孩子们画的星图,周围的冰海蚕用触须在海水中标注出坐标,热泉生物的蒸汽则在石板边缘凝成金色的边框。“大鱼说,它们也在拼图。”她指着照片里石板角落的小字,是周川当年刻的“未完待续”。
下潜至心核附近时,“传承号”的探测器捕捉到异常密集的能量波。屏幕上,数百头深海生物正围绕心核游动,它们的荧光轨迹在海水中组成螺旋状,像在编织一张巨大的网。林深放大画面,发现网的节点处都悬浮着块小小的晶体——是心核自然脱落的碎片,每块碎片里都裹着不同的生物印记:冰海蚕的触须纹路、皇带鱼的鳍部光痕、微光鱼的群体荧光。
“是它们的‘星图数据库’。”苏念操控机械臂取出一块碎片,碎片接触到深潜器的瞬间,屏幕上立刻弹出对应的生态数据,“周川的资料里提到过,心核碎片能储存信息,就像天然的U盘。”
当“传承号”将各研究所的星图片段传入深海,心核突然爆发出强烈的光流。那些碎片像被激活的星辰,顺着光流升入空中,在海水中拼出完整的三维星图,连最隐秘的海沟裂隙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成年皇带鱼游到星图中央,用尾鳍轻轻一点,星图上突然多出无数条银色的线,将所有生物栖息地连接起来——是深海的“生命通道”。
返程时,“传承号”带回了块特殊的碎片,里面裹着缕人类的头发——是周念念上次参观时不小心掉进培养箱的。林深将碎片放在显微镜下,发现头发丝周围缠绕着光苔的藤蔓,藤蔓上的荧光组成“家人”的摩尔斯电码。苏念笑着说:“它们把你的头发当成了星图的一部分。”
当这块碎片被放入观测台的水族箱,三头小皇带鱼突然停止游动,围着碎片转了三圈,然后用尾鳍在水面划出三道光痕,与成年皇带鱼在深海星图上留下的标记完全一致。周念念突然明白:“是接力呀,它们在教我们认全所有的星星。”
(扩写部分)
观测台的穹顶是特制的透光玻璃,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水族箱,在底部投下细碎的光斑。周念念蹲在箱边,看着小皇带鱼用吻部推着光斑移动,像在调整星图的坐标。她突然发现,光斑的形状与“传承号”传回的海沟裂隙照片重合,“它们在模仿爸爸当年的勘探路线。”
林深正在整理各研究所传来的星图片段,其中一块来自北极研究所:他们的水族箱里,北极冰鱼与从深海带回的光苔共生,冰鱼的游动轨迹在光苔荧光上留下淡淡的痕,组成的图案竟是马里亚纳海沟的洋流方向。“是跨海域的星图。”他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流,“深海生物的信号能穿透洋流,就像人类的无线电。”
苏念将周念念的画扫描进系统,画里的心核周围画满了小小的笑脸,每个笑脸旁都写着不同的名字——是参与“星图计划”的孩子们。当这幅画通过深潜器传入深海,心核的光流突然变成彩色,将笑脸投射在周围的生物身上:冰海蚕的触须染上粉色,皇带鱼的鳍部泛着浅蓝,热泉生物的蒸汽则变成了温暖的橙黄。
“传承号”下潜时,舱内多了个特殊的装置——是用回收的塑料瓶改造的“星图收集器”,瓶身上钻满细小的孔,里面装着各研究所的土壤样本。林深说:“要让深海知道,不同地方的土地,都惦记着它们。”当收集器沉入心核附近,光苔的藤蔓立刻顺着小孔钻进去,将土壤样本缠绕成彩色的球,像串挂在星图上的风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