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一年的长安盛夏,烈日将太液池的水面灼成一片刺目的白金。掖庭宫深处,参天古木的浓荫也难抵无孔不入的暑气,蝉声在枝桠间嘶鸣,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梅林小亭孤寂地立在灼人的日光与斑驳的树影交界处,石阶被晒得发烫。李治身着月白夏衫,手持一柄未展开的素面折扇,在亭中负手而立。他的目光掠过那条通往芷兰轩、被草木半掩的青石小径,额角沁出的细密汗珠顺着鬓角滑落。两名心腹内侍垂首立于十步外的古槐荫下,唯有微微起伏的肩背泄露着暑热下的忍耐。
时间的流逝因等待而显得格外缓慢。空气仿佛凝固,只有不知疲倦的蝉鸣和远处模糊的宫人低语,反而更衬得此处的寂静令人心焦。李治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扇骨,那份因朝务和内心迷思带来的燥热,与这物理上的酷暑交织在一起。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这无望的等待时,梅林尽头的小径上,悄然出现一个素雅的身影。
武媚执着一柄素面团扇,沿着林荫小径缓步而来。她穿着一身半旧的浅碧色罗裙,发间仅簪一枚素银簪子,通身上下无半点鲜亮颜色。她的步履从容,仿佛只是在自家门前躲避这午后毒辣的日头,每一步都踏得恰到好处。
李治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他看着她渐渐走近,看着她抬起眼帘,那双沉静的眸子在树影斑驳间,恰与他的目光相遇。
武媚的脚步在亭外稍顿,眼帘微垂,恰如其分地流露出些许意外。她敛衽施礼,姿态如静水无波:“妾身参见太子殿下。”
李治虚扶一把,目光掠过她沉静的侧脸:“才人不必多礼。今日暑气难消,偶经此地,不想竟遇故人。”
他刻意将相遇说成偶然,语气却带着几分难掩的急切。武媚抬眸,恰见一滴汗珠正从他额角滑落,没入衣领。她执起团扇,不着痕迹地为他送去些许凉风,声音轻柔:“殿下若不嫌简陋,不妨在此稍歇。这亭子虽旧,倒是比外头凉爽些。”
李治从善如流地在石凳上坐下,目光却始终不离她周身。见她裙角沾着些许墨迹,不由问道:“才人方才在读书?”
“不过是随手翻翻《南华经》。”武媚在亭栏边坐下,与他隔着恰到好处的距离,“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读来倒是消暑。”
她说话时眼波流转,恰如亭外掠过的一缕清风。李治忽然觉得喉间干渴,随手拿起石桌上的茶盏饮了一口,却发现是凉的。武媚见状,轻轻将团扇置于石桌,素手执壶为他续上一盏新茶。
茶汤清冽,在白玉盏中漾开浅浅涟漪。李治望着她斟茶时低垂的眉眼,忽然想起十年前那个雪天,也是在这样僻静的角落,他曾将暖炉送给她。那时他还是晋王,她还是那个极度困苦窘迫的才人。
“这些年……”他斟酌着开口,“才人在此处,可还习惯?”
武媚将茶盏轻轻推至他面前,唇角弯起极淡的弧度:“殿下可记得《逍遥游》里说,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妾身如今倒也明白这个道理了。”
她答得云淡风轻,却让李治心头一紧。他望着她执扇的素手在日光下泛着如玉的光泽,好像在回忆什么。
茶香袅袅,在暑热中逸散开一丝清苦。李治摩挲着温热的盏壁,终是忍不住倾吐胸中块垒。他避开“墨羽”之名,只道近日为一些“盘根错节、似近实远”之力所困,言辞间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彷徨:“孤常觉如临深渊,进退皆非。”
武媚静静听着,目光落在亭外一株老梅虬曲的枝干上。待他语毕,她执扇轻摇,声如碎玉:“殿下可曾留意这梅树?去岁寒冬,花匠欲剪其旁枝,妾见其形姿苍劲,便劝止了。今夏再看,旁逸斜出处,反倒成了最荫凉的去处。”
她的话说得含蓄,李治却心头一震。这话中深意,分明在说看似不合规矩的存在,未必没有其价值。
武媚见他若有所悟,又缓声道:“《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无常形,随方就圆,然滴水可穿石,洪流可覆舟。其力不在刚猛,在顺势而为。”她顿了顿,声音更轻,“殿下所虑之力,若似这水,强堵不如善导。若能引其润泽万物,岂不胜过终日忧其泛滥?”
这话说得极妙,既未点破“墨羽”,又暗合了李世民“引导制衡”的帝王心术,更给出了一个李治能够理解的切入点——不必执着于完全掌控,而是思考如何利用。
李治怔怔地望着她,忽然想起三日前在麟德殿,父皇那高深莫测的“驾驭”之术,此刻在武媚温言软语中,竟化作了可触摸的道理。他不自觉地倾身向前:“才人以为,该如何引?”
武媚却适时垂眸,执壶为他续茶,恰到好处地避开了这个过于具体的问题:“妾一介女流,岂敢妄言朝政?不过是读些闲书,偶有所得罢了。”她将茶盏轻轻推前寸许,“殿下睿智,自有明断。”
亭外蝉声忽噪,一阵热风穿过梅林,拂动她鬓边碎发。她在蝉声最盛时抬眼,目光清亮如洗,恰似炎夏里一掬清泉,分明什么都没承诺,却已在他心头种下万千可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千年一吻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千年一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