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太后崩逝,压制武帝新政的最大掣肘骤然消失。汉武帝刘彻乾纲独断,罢黜卫绾等守旧老臣,以舅父田蚡为丞相,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欲大展宏图,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国策深入推行,更欲一雪高祖以来屈辱和亲之耻,解决北方匈奴心腹大患。然治国如同用兵,欲速则不达。赵绾、王臧急于求成,反遭政敌攻讦,下狱自戕,给踌躇满志的武帝当头一棒。然此挫败并未熄灭其雄心,反令其更为沉稳,深知欲成大事,需文武并举,张弛有度。其对匈奴的战略,自此由被动防御,转向积极谋划反击。
建元六年冬,未央宫,温室殿。
武帝摒退左右,独召大行令王恢。王恢乃燕人,久居边郡,熟知匈奴事务,素主强硬对抗。
“大行令,”武帝目光灼灼,指尖划过巨大的羊皮地图,点向雁门郡马邑城,“朕闻匈奴军臣单于近来愈发骄横,屡次背约寇边。和亲馈赠,徒耗国力,难填其欲壑。朕欲有所为,卿久在边关,可有良策?”
王恢精神一振,躬身道:“陛下圣明!匈奴虽强,然其性贪婪,尤好汉地财物。臣有一计,或可诱敌深入,一举重创之!”
“讲!”
“可遣使厚赂匈奴,诈言愿献马邑城,并输大量财帛子女。单于贪利,必率大军亲至取之。我军则预伏精兵于马邑附近山谷险隘,待其入瓮,则四面合击,纵不能擒杀单于,亦必使其精锐尽丧,十年不敢南顾!此所谓‘马邑之谋’!”
武帝闻言,霍然起身,眼中精光爆射:“善!此计大妙!若成,可雪数十年之耻!” 其周身那赤龙气运亦随之昂首咆哮,战意沸腾。
然武帝亦非全然冲动,沉吟片刻道:“然此乃国战,非同小可。需召集群臣,详议得失。”
次日,朝会之上,武帝将“马邑之谋”付与公议。
廷议之上,顿时掀起轩然大波。
以丞相田蚡、御史大夫韩安国(接替已死的赵绾)为首的重臣,多持反对意见。
韩安国老成持重,奏曰:“陛下,高祖尝困于平城,七日不食,及解围归,而无忿怒之心。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己私怒伤天下之公。且匈奴,轻疾悍亟之兵也,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今欲以马邑小城诱其大军,伏兵三十万,此难以成功。倘其觉之,不入,我劳师动众,无功而返,徒损国威,更启边衅,非长久之策也!”
群臣多附和之,认为冒险太大,胜算不高,一旦失败,后果严重。
唯王恢力排众议,慷慨陈词:“臣闻战国之初,齐桓公欲伐孤竹,老马识途而成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地至榆中,林胡王请降。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大军伏险邀击,以逸待劳,正是制敌之机!若因其难而不敢为,则匈奴永无臣服之日,边患永无平息之时!愿陛下决之!”
武帝目光扫过群臣,最终定格在王恢身上,决然道:“大行令之言是也!汉家子弟,岂能永受制于豺狼?此计虽险,然值得一搏!即便不成,亦要让匈奴知我汉廷非复往日之可欺!”
遂拍板定策: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统辖诸军;以李息为材官将军,王恢为将屯将军,李广为骁骑将军,公孙贺为轻车将军,率车骑材官三十万,隐伏于马邑旁山谷中。同时,派聂壹(豪商)为间,亡入匈奴,诱骗军臣单于。
此议一定,帝国战争机器轰然启动。杀伐之气冲霄而起,引动各方关注。
天庭,凌霄宝殿。
昊天镜光华流转,映照出汉军大规模调动,兵戈之气直冲北境。
太白金星奏曰:“陛下,汉帝刘彻决意对匈奴用兵,启动‘马邑之谋’。此乃人族王朝更迭之气运交锋,杀劫将起。然其谋略过于倚重诈术,恐有变数。”
玉帝昊天上帝(历经修炼,已由昊天上帝晋升为玉皇大帝)眸光开阖,淡然道:“人族兴兵,合乎其道。然匈奴虽为蛮夷,其族运亦受北俱芦洲残余妖气及远古巫族血煞一丝庇护,非易与之辈。此战之因果,关乎汉匈国运消长。着巡天司严密监控,凡有妖魔借机吸食战场死气、怨魂,或西方教过度插手度化,即刻来报。其余,任其自然发展。”
“臣遵旨!” 巡天司仙官领命,道道无形仙识锁定了北疆马邑之地。
幽冥地府,功过司。
判官笔疾书:“南赡部洲汉匈战端将启,规模浩大,亡魂数量恐急剧增加。着令鬼门关增派阴兵鬼差,黄泉路拓宽,枉死城预备接收军魂。凡战死者,依其生前功德业力,分引至天人道(有功将士)、人道(普通士卒)、畜生道(匈奴劫掠者)、修罗道(嗜杀者)或地狱道(罪大恶极者)。”
平心娘娘漠然道:“依律而行。另,密切关注匈奴萨满祭司,其通灵之术或扰轮回秩序,若有越界,立擒之。”
“领法旨!”
西方极乐世界。
准提道人面露悲悯:“兵戈一起,生灵涂炭。正显我佛慈悲之可贵。药师,可令‘药师琉璃光如来’一脉,多炼‘止血生肌膏’、‘安魂定魄散’,由‘慈悲行者’携往边境,暗中施于伤兵与难民,广结善缘,播撒佛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昊天,开局洪荒当天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昊天,开局洪荒当天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