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半,曹氏集团第三工厂的公告栏前已经围得水泄不通。人事部刚贴出的《第二期职工大学报名筛选标准》被工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有人踮着脚念出声,有人掏出手机拍照,议论声像煮沸的水一样在人群中炸开。
“工龄满两年、上季度绩效评级B+以上,还要部门推荐?”质检部的小林皱着眉头,手指在标准上反复滑动,“我工龄刚够两年,绩效是A-,应该有机会吧?”
“你肯定没问题!”旁边的小王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里满是羡慕,“我上季度绩效才B,还得再努努力。听说这次报名的人特别多,人事部说名额只有五十个,竞争可激烈了。”
人群中,年轻工人张强正拿着笔记本快速记录筛选标准,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格外清晰。他是第一期职工大学的学员,上个月刚凭借在课堂上学的“设备故障诊断法”,提前发现了冲压机的隐患,避免了一次停产事故,不仅拿到了五百元奖金,还被厂长在大会上公开表扬。
“强子,你都上过一期了,这次还报名啊?”有人好奇地问。
张强抬起头,笑着说:“职工大学每期的课程不一样,这次有‘精益生产实战’,我想多学点东西。再说了,多学一门技能,以后不管是在厂里发展,还是出去找工作,都有底气。”
他的话让周围的工人纷纷点头。第一期职工大学结束后,像张强这样获得实际收益的学员不止一个——车间的李姐学了“质量管理体系”后,优化了零件检测流程,让质检效率提升了20%;仓库的老王学了“库存管理”后,减少了物料积压,为车间节省了不少成本。这些实实在在的改变,像一颗石子,在工人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也让原本对职工大学持怀疑态度的人,彻底改变了看法。
“我听说隔壁车间的老刘,为了提高绩效,这两周天天加班,连周末都不休息。”
“还有咱们部门的赵哥,昨天特意找班组长吃饭,想让班组长多给点推荐分。”
议论声中,人群渐渐散去,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心情——有人信心满满,有人焦虑不安,有人则在暗暗盘算着如何才能争取到名额。
上午九点,人事部办公室里,经理陈芳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报名数据发愁。第二期职工大学的报名通道刚开通三天,报名人数就突破了两百人,远超预期的五十个名额。她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陈经理,这是各部门提交的推荐名单和绩效数据,您过目一下。”助理小张把一摞文件放在桌上,语气里带着一丝兴奋,“没想到大家这么积极,看来第一期的效果确实不错。”
陈芳拿起文件,仔细翻看着,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作为职工大学的推动者之一,她还记得第一期报名时的冷清——当时很多工人都觉得这是“形式主义”,报名人数还不到三十人,最后还是人事部挨个儿动员,才勉强凑够了五十人。可现在,不过短短三个月,情况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小张,你把报名人员按绩效、工龄、部门推荐分综合排序,然后通知前五十名的工人,下周一参加入学考试。”陈芳放下文件,语气坚定,“另外,跟各部门说清楚,筛选过程全程公开透明,不允许走关系、托人情,要是有人违规,直接取消报名资格。”
小张点点头,转身离开。陈芳拿起手机,拨通了董事长曹明远的电话。作为支持改革的核心人物,曹明远一直很关注职工大学的进展。
“曹董,第二期职工大学报名情况很好,报名人数超过两百人,现在正在筛选,下周一进行入学考试。”陈芳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自豪。
电话那头,曹明远的语气也很欣慰:“很好,这说明工人们已经看到了学习的好处。不过,陈芳,你也要注意,工人的积极性起来了是好事,但也要防止有人因为名额竞争产生矛盾,影响车间团结。”
陈芳心里一紧,连忙说:“您放心,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筛选标准,全程公开透明,还会安排专人监督,确保公平公正。”
“嗯,那就好。”曹明远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厂里的风气变了?以前工人们上班都是按部就班,现在很多人都主动加班学习,甚至在车间里讨论课程内容。这种变化虽然好,但也要注意,别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工人的积极性,搞出什么乱子。”
陈芳愣住了,她没想到曹明远会这么说。在她看来,工人积极学习是好事,可曹明远的话里,却透露出一丝隐忧——或许,在管理层眼里,工人“心思活络”之后,也意味着更难管理,原本的平衡可能会被打破。
挂掉电话,陈芳坐在椅子上,陷入了沉思。她想起刚才在公告栏前看到的场景——有人为了名额争得面红耳赤,有人私下里抱怨标准太严,还有人说要找关系走后门。这些细节,似乎都印证了曹明远的担忧。职工大学带来的不仅是积极的改变,也可能引发新的矛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防火防盗防闺蜜,姐妹风雨荆棘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防火防盗防闺蜜,姐妹风雨荆棘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