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的培训教室,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面投下明暗交错的条纹。吴佳怡站在讲台前,指尖轻叩桌面,目光扫过台下三十张神情各异的面孔 —— 经过上一堂课的 “鲶鱼效应”,学员们的积极性被初步点燃,但眼底仍藏着几分对 “纸上谈兵” 的怀疑。
“理论讲得再多,不如亲手实践一次。” 吴佳怡按下遥控器,屏幕上弹出一车间某工序的生产数据图表,红色曲线在 “冲压环节” 陡然下降,形成一道刺眼的瓶颈,“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实战阶段。作业主题:一车间冲压工序瓶颈分析及改进方案。”
台下瞬间响起窃窃私语,有人低头翻看笔记本,有人拿出手机搜索相关案例。吴佳怡抬手示意安静,继续说道:“作业要求:以五人小组为单位,三天内完成实地调研,提交包含数据支撑、问题根源分析和可行性改进方案的报告。考核标准分为两部分,方案质量占 60%,团队协作与过程表现占 40%。”
她顿了顿,语气加重:“我必须强调,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课堂练习。三天后的汇报会,公司管理层会全程参与,优秀方案将直接应用于车间改造。你们的每一份数据、每一个建议,都可能影响一车间两百多名工人的工作方式。”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在学员中激起涟漪。高材生林浩立刻举手:“吴老师,我们可以调用车间的历史生产数据吗?需要和车间管理层提前沟通吗?” 他是名牌大学 MBA 毕业,入职半年一直待在总部,从未去过生产一线,眼里满是跃跃欲试。
“数据可以向车间统计员申请,但必须亲自到现场核实。” 吴佳怡回答,“至于沟通,我会提前打好招呼,但能否获得工人的信任和配合,要看你们自己的能力。”
分组结束后,各小组带着工具包前往一车间。吴佳怡没有同行,而是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上的车间监控系统 —— 她在每个小组里都安排了一名 “观察员”,负责记录调研过程中的关键细节,这既是为了评估学员表现,更是为了收集车间真实的运行状况。
一车间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冲压机每一次落下都伴随着金属碰撞的巨响。林浩带领的小组刚走进车间,就被刺鼻的机油味呛得皱眉。他拿出平板电脑,对照着历史数据,直接走到冲压机旁:“师傅,你们这个工序的平均节拍时间是多少?为什么上周三有三小时的停工记录?”
操作冲压机的老周头抬起头,上下打量着林浩笔挺的西装和精致的手表,嘴角撇出一丝不屑:“小伙子,这机器跟了我十年,我闭着眼睛都能操作,你问这些有啥用?停工是因为原材料没到,问我们没用。”
林浩被噎了一下,不死心继续追问:“那你们的模具更换时间为什么比标准时间长二十分钟?是不是操作流程有问题?”
这句话彻底点燃了老周头的火气:“你懂个屁!标准时间是坐在办公室里算出来的,实际操作哪能那么精准?模具没冷却就换,出了问题你负责?”
两人的争执引来了周围工人的围观,有人跟着附和:“就是,年轻人别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天天在这儿干活,还能不如你个看数据的?” 林浩的脸涨得通红,却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只能尴尬地站在原地。
另一边,有过基层经验的王磊则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他脱下西装外套,卷起衬衫袖子,走到物料区,帮着工人搬起原材料:“张哥,这原材料每次送来都要清点半天,是不是台账和实际数量对不上?”
张哥愣了一下,没想到这个 “总部来的人” 会主动帮忙,语气缓和了些:“可不是嘛,有时候送来的物料规格不对,退回去又要等好几天,只能堆在这儿占地方。”
王磊趁机追问:“那冲压机经常出故障,是不是因为维护不到位?我看设备上的保养记录好像有几次没签字。”
张哥的眼神闪烁了一下,压低声音:“有些事不是我们能说的,你还是别问了。” 说完,他放下手里的物料,借口有事匆匆离开。
最棘手的是李娜带领的小组。李娜是 “太子党” 成员,父亲是公司的元老,工人们对她天然带着戒备。她刚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车间主任赵刚就走了过来,脸上堆着假笑:“李小姐,需要帮忙吗?我让统计员把所有数据都给你,你们不用在这儿受累。”
“谢谢赵主任,但我们需要实地观察。” 李娜拒绝了他的 “好意”,径直走向停工的冲压机。赵刚的笑容僵在脸上,眼神里闪过一丝阴狠,转身对旁边的统计员使了个眼色。
下午三点,吴佳怡收到了观察员的反馈。林浩小组因与工人冲突,调研陷入停滞;王磊小组虽然获得了一些信息,但关键问题工人都避而不谈;李娜小组则被赵刚全程 “陪同”,根本接触不到核心环节。
吴佳怡并不意外,她知道一车间的问题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她调出一车间近一年的设备维护记录,发现有三台冲压机的保养频率明显低于标准,却从未被列入维修计划;再看物料采购记录,同一规格的原材料,近三个月的损耗率突然上升了 1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防火防盗防闺蜜,姐妹风雨荆棘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防火防盗防闺蜜,姐妹风雨荆棘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