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关陷落的急报,如同一声丧钟,在潼关魏军都督府内敲响。信使浑身浴血,跪地泣报的那一刻,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副将、参军们面无人色,目光齐刷刷投向主位上的司马懿。
司马懿端坐如山,脸上看不出丝毫波澜,只有捏着军报、指节微微发白的手,泄露了他内心的滔天巨浪。他缓缓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深不见底的寒潭。
“知道了。下去疗伤吧。”他的声音异常平静,平静得令人心悸。
信使退下后,帐内死一般寂静。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潼关,这座被寄予厚望的天下第一雄关,后路已被切断,顷刻间从战略支点变成了巨大的死亡陷阱!
“大将军!速速撤军吧!趁蜀军尚未完全合围,退守函谷关,尚有一线生机!”一员将领忍不住急声道。
“不可!”另一将反对,“此时撤退,军心必然大乱!诸葛亮若趁势掩杀,恐全军覆没!不如……不如死守潼关,等待洛阳援军!”
“援军?武关已失,援军从何而来?粮道已断,我等又能守几日?”
帐内顿时争论不休,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
“够了!”司马懿猛地一拍案几,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压下了所有嘈杂。他目光如电,扫过众将,“武关虽失,天尚未塌!慌什么?!”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沙盘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潼关的位置,然后缓缓向西移动,划过一段险峻的路径,最终落在函谷关上。
“诸葛亮此计,意在夹击。我若困守潼关,正中其下怀,坐以待毙而已。”司马懿的声音冰冷而清晰,“为今之计,唯有断臂求生,主动后撤!”
他开始下达一连串命令,语速极快,却条理分明,显示出其即使在巨大危机下依然缜密的思维:
“第一,秘密准备,梯次撤退!”他看向一名心腹将领,“你即刻安排,将非必要的辎重、伤兵,趁夜色分批先行撤往函谷关。行动务必隐秘,多布疑兵,营中旗帜、灶台一切如常,绝不可让诸葛亮察觉我主力意图!”
“第二,选定断后之将,死守潼关,争取时间!”他的目光在帐内搜寻,最终定格在一人身上——夏侯霸!
“仲权!”司马懿沉声道。
夏侯霸踏前一步,神色复杂。他虽是曹氏旧将,与司马氏有隙,但此刻国难当头,他亦知轻重。“末将在!”
“本督命你,率本部精锐两万,并加拨一万弓弩手,死守潼关!”司马懿盯着他,眼神锐利,“不必出关浪战,只需依托关城,层层阻击,尽可能拖延蜀军脚步!至少……要为大军撤退争取七日时间!七日之后,若事不可为,你可自行决断,或寻机突围,或……为国尽忠!”
这是一个九死一生的任务!夏侯霸脸色一变,但看到司马懿眼中那不容退缩的决绝,以及满帐将领投来的目光,他猛一咬牙,抱拳道:“末将……领命!必与潼关共存亡!”
司马懿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随即继续下令:“第三,传令司马师、陈泰,战略转向!”
他快速书写两道命令:
致司马师:“宛城之敌,既已分兵取武关,其力必分。尔即刻停止对宛城强攻,转攻为守!于博望坡、雉县一线构筑坚固防线,深沟高垒,谨防关平主力西进与武关蜀军会师,威胁洛阳南翼!若关平来攻,务必死守,不得使其与诸葛亮主力形成对我南北夹击之势!”
致陈泰:“武关既失,救援已无意义。尔部立刻脱离与马超纠缠,向洛水沿岸宜阳、永宁一带转进!依托洛水天险,构筑第二道防线,节节抵抗,迟滞从武关方向涌入之蜀军东进速度,掩护函谷关主防线侧翼安全!”
“第四,”司马懿最后看向地图上的宏大的中原腹地,“飞鸽传书洛阳朝廷,奏明战局骤变,潼关难守,臣决意退保函谷关。请朝廷即刻动员河南尹、弘农郡等地兵力、民壮,加固函谷关至洛阳一线城防,囤积粮草,准备……持久之战。”
一连串命令,如同精密齿轮般咬合。放弃潼关这颗“死子”,以夏侯霸部为“弃子”争取时间,主力撤往函谷关重组防线;同时指令司马师、陈泰两大机动兵团转变任务,由攻转守,构建纵深防御,拖延蜀军进攻锋芒。
这是壮士断腕的决绝,也是面对危局时最冷静、最理性的选择。帐内众将虽心有不甘,却也不得不佩服司马懿在如此绝境下,依然能做出如此清晰、狠辣且有效的部署。
接下来的两日,潼关魏军大营外松内紧。表面上看,旌旗依旧,炊烟如常,巡逻队次第而出,仿佛一切如故。诸葛亮派出的斥候远远观察,并未发现明显异常。
然而,在夜幕的掩护下,魏军主力开始有序地、悄无声息地撤出营垒。精锐部队断后,辎重、辅兵、伤员先行。司马懿严令:人衔枚,马裹蹄,禁止任何火光声响,违令者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