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的意思是给自己加一场戏。
就是他回到别墅,发现找不到法比安娜,就又开始了迷茫、惊恐、慌张……算是把电影的开头又演了一遍。
只不过阿德里安寻找的人,从贝伦换成了法比安娜……
当然,这还没完,吕文的想法是,最后结尾要落在阿德里安的背影上,他又走到了那家熟悉的酒吧门口,然后就完事。
安德烈斯先是一愣,然后一拍巴掌,他也觉得这个结局比自己的要好一点,毕竟之前的遐想空间还在,还加深了阿德里安的“黑暗面”。
相比贝伦和法比安娜,阿德里安其实才是罪魁祸首,他要是不和大提琴手胡搞瞎搞,贝伦也不会试探他,自然也就没有了后面的事。
而且阿德里安也不够细心,刚来两天的法比安娜都能发现贝伦在密室里通过水管呼救,阿德里安一个人在家里EMO,完全听不到?
还是他根本就没考虑过贝伦到底去哪了?警察都找不到人,又没有出入境记录,最大的可能是不是还在家里?
说白了,就是阿德里安过于自私,根本没把贝伦太当回事,他的自责、悲愤,大多是自我安慰,也就是说,难过一点,心里会好受些,反正第二天他就又去酒吧喝酒了……
安德烈斯还有点激动,“这就是东方的宿命论吗?”
吕文乐了,他说了宿命,其实也不算是宿命论,应该属于轮回,对于阿德里安来说,不管是贝伦,还是法比安娜,又或者是大提琴手,都是他生命中的过客,他只爱他自己……
安德烈斯兴高采烈地走了,吕文则是觉得有点索然无味。
这样的角色,以后还是少演……
不是说阿德里安这个角色不好,其实还可以,尤其是吕文修改之后的阿德里安,人设更立体,表现的机会也更多。
主要是经历过李天狗这个角色的洗礼,吕文觉得阿德里安这样的角色演起来有点无聊。
他能明显感觉出来,两个艾米已经很努力在演了,但吕文只需要轻松应对,她们就有可能接不上戏。
这种感觉一开始还挺爽的,有一种“我还没出手,你们就倒下了”的爽感。
但时间长了,就没什么意思了,碾压别人也就是碾压的那一刻比较爽,翻来覆去地碾压,那是心理变态……
当然,世上没有后悔药,吕文在接《黑暗面》的时候,也没想到自己的演技还能进步。
更重要的是,《黑暗面》不仅是一部演起来过瘾的电影,还是葡萄影业在美国发展的敲门砖。
《暮光之城》肯定会票房大爆,但所有人都会把功劳算在顶峰娱乐的身上,《黑暗面》《夜行者》甚至是《囚徒》,才是葡萄影业的作品,能不能在北美站稳脚跟,靠的是连续盈利能力。
只有站稳了脚跟,葡萄影业才好顺理成章地参与其他大项目的制作和投资,而不是每次都靠吕文一个人忙活……
不过《夜行者》和《囚徒》吕文就不打算自己演了,他终于明白很多演员在功成名就的时候为什么要减少产量了。
保持逼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大部分电影,演起来确实没什么意思,就是单纯地赚钱。
吕文又不缺钱!
就在吕文在那感慨人生的时候,丽莎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剧本已经写完了,并且发了过来。
吕文一下就精神了,小丑这个角色,绝对不亚于李天狗,吕文觉得就是量身给他定做的,只是李天狗他可以争取,小丑靠争取没用,要看别人的脸色。
好在两个角色都接下来了,吕文自然要认真对待。
他迫不及待地打开剧本,先通读了一遍。
故事和原时空吕文看过的那版没什么区别,核心都是哥谭市在蝙蝠侠、新锐地方检察官哈维·丹特和正直警长戈登的努力下,似乎看到了一丝秩序和希望的曙光。
然而,一个自称“小丑”的恐怖分子凭空出现,他不要钱,不要权,目标只有一个——彻底摧毁哥谭脆弱的道德秩序,证明所谓正义、信念和人性本善,不过是可笑的幻觉罢了。
小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残忍而极具象征性的“社会实验”,比如逼迫公众人物在死亡威胁下屈服,挑唆黑帮互相背叛,最致命的是,他让哥谭市民在爆炸中互相选择牺牲对方以求自保,并最终成功地将象征着绝对正义的哈维·丹特拖入深渊,使其化身“双面人”。
小丑的终极目标,是逼迫蝙蝠侠打破自己“不杀人”的底线,证明即使是最坚定的英雄,其信念也和他试图拯救的普通人一样脆弱不堪。
立意很好,也很有意思,也只有诺兰敢这么拍,毕竟像诺兰这样有话语权,又有想法的导演不多了。
这些和吕文无关,他反复咀嚼着小丑的每一句台词,尤其是那些关于“人性本恶”“秩序虚妄”和“筹码与背叛”的论述。
看起来很疯狂,但这绝对不是疯子的呓语,而是一套自洽、冷酷、极具破坏性的“混乱宣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北电保安入华娱,教内娱学演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北电保安入华娱,教内娱学演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