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轮廓在破晓的晨光中逐渐清晰,那沉郁而宏大的钟声,一声接着一声,厚重地撞击着北京城尚且沉浸在薄雾与静谧中的空气。声波仿佛实质的涟漪,荡开夜幕最后的残余,惊起了栖息在宫檐下的雀鸟,扑棱着翅膀飞向泛着鱼肚白的天空。
金色的晨曦,如同熔化的金液,开始小心翼翼地涂抹在层层叠叠的琉璃瓦上,瓦当下的阴影被驱散,反射出耀眼光芒的殿顶,仿佛一条条蛰伏苏醒的金龙。然而,这片愈发灿烂的光辉,在试图涌入武英殿那深邃的门窗时,却似乎遭遇了无形的阻碍,难以完全穿透殿内弥漫的、几乎凝成实质的肃杀与沉重。
武英殿内,光线晦明不定。巨大的蟠龙柱投下长长的阴影,空气里浮动着微尘,却听不见寻常的声响,只有一种近乎压抑的寂静。侍立的太监和宫女们如同泥塑木雕,屏息垂首,连衣料的摩擦声都刻意放轻到了极致,仿佛生怕一丝动静就会惊扰御座上的君王,引爆那积聚已久的雷霆之怒。
李自成端坐在那象征天下权柄的龙椅之上,身姿依旧挺拔,但眉宇间笼罩着一层难以化开的疲惫与冷峻。他面前的御案,奏章与卷宗堆积如山,那不仅仅是待处理的政务,更是刚刚审结的关震、牛成飞一案的最终定谳。厚厚的纸页,用浓墨写就的罪状、证词、判词,似乎还残留着诏狱中特有的阴冷潮气,以及更为深重的、由绝望和血腥混合的气息。更深层处,仿佛能嗅到从那难以根除的贪腐脓疮中散发出的、令人作呕的腐朽味道。
他修长而带着习武之人粗粝痕迹的手指,缓缓拂过最后一份卷宗的封面,然后将其合上。动作很慢,带着一种审慎的力道。他的指尖无意识地在那写着最终判决的墨字上划过——“凌迟”、“夷三族”、“满门抄斩”。朱砂的印记鲜艳刺目,触感却是冰凉的,透过指尖,直抵心扉。那不仅仅是对几个罪臣的判决,更是对他登基近十年来,整饬吏治努力的一次沉重拷问。
他的目光抬起,扫过殿下垂手恭立的内阁诸臣。首辅李岩,面容清癯,眼神中带着忧虑与深思;次辅牛金星,眉头紧锁,似乎在权衡着什么;还有几位新任的阁员,脸上同样写满了凝重。他们显然都深知,今日这场非同寻常的朝议,将决定大顺朝未来吏治的走向,甚至国运的兴衰。无人敢在此刻轻易出声。
“都看完了?”李自成的声音终于响起,不高,却在这落针可闻的大殿中异常清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以及更深层的、不容置疑的决绝。
他顿了顿,目光似乎穿透了殿宇,看到了那已经身首异处的罪臣:“关震,朕曾寄予厚望。”他的声音平稳,却字字千钧,“他是前清满洲旧族出身,归顺我大顺后,在顺天府任上,劝课农桑,整顿治安,口碑亦算尚可。朕以为他熟知民事,可堪大用,擢其入刑部,委以审刑断狱之重责。”他的话音逐渐转冷,如同数九寒天的冰凌,“谁知……沈阳老家,三所豪宅,亭台楼阁,雕梁画栋;良田万顷,阡陌纵横,皆是民脂民膏。办案期间,收受牛家父子金银逾万两,欺上瞒下,玩弄律法于股掌之间,视朝廷纲纪如无物!”他的手指在御案上轻轻一叩,发出沉闷的声响,“其行可诛,其心当剐!”
他的视线扫过卷宗上另外几个名字,语气更添寒意:“还有那潘一楠、王硕、李延赫之流,沆瀣一气,朋比为奸,将国法视为儿戏。牛成飞父子,罪恶滔天,罄竹难书。竟能以银钱买命,逍遥法外,致无辜者冤死,读书人含恨!”他的声音里压抑着怒火,“此案,若非举人方杰民不惜自身安危,拼死鸣冤;若非千总焦舜生坚守道义,舍命追查,几乎就要石沉大海,成为又一桩千古沉冤!”
他猛地从龙椅上站起身,明黄色的龙袍带动空气,发出猎猎的声响,打破了殿内凝固的气氛。“关震等人,已依律严惩,明正典刑。然,一案之结,非万事皆休!”他的目光如电,射向殿下的群臣,“朕近日夜不能寐,反复思量。我大顺立国近十载,太祖皇帝在位时便定下严刑峻法以惩贪墨,《大顺律》、《大诰》条文不可谓不严厉,缘何仍有此等骇人听闻、动摇国本之弊案发生?是律法本身尚有疏漏,给了蠹虫可乘之机?还是执行不够坚决,让某些人心存侥幸!”
内阁首辅李岩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躬身奏对,他的声音沉稳而清晰:“陛下明鉴。前明之亡,吏治腐败、贪墨横行乃是重要祸根,甚至可说是首要祸根。我朝虽承明制,亦定《大顺律》、《大诰》,强调重典治吏,然贪腐如同原上野草,根基深藏,稍有不慎,春风一吹便死灰复燃,甚至蔓延更烈。关震之案,暴露出此前惩贪法令,或失之于粗疏,条款不够具体,难以涵盖层出不穷的贪墨手段;或失之于迟缓,对某些隐蔽罪行反应不够及时;尤其重要的是,对贪墨之行的区分不够细致,未能明确区分其对社会、对百姓造成的不同危害,导致震慑之力有所不足,亦未能充分体察民情民心,以致某些官员心存侥幸,甚至相互包庇,结成利益网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明末穿越,闯王一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