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遥蹲在路灯下,把猫粮倒在纸盘里,看着最瘦的那只三花猫叼起一块跑远,回头冲魏梦笙笑:“妈妈,它是不是要带给小猫宝宝呀?”魏梦笙摸着女儿的头,看路灯把她们的影子和猫的影子叠在一起,像幅毛茸茸的画。
社区组织“城市清洁日”那天,魏梦笙特意调了班。星遥背着比她矮不了多少的小布包,里面装着竹夹子和垃圾袋,跟着大人们在街边捡烟头、塑料瓶。遇到拄着拐杖的田爷爷弯腰捡花坛里的废纸,她会踮着脚把竹夹子递过去:“爷爷,我来!”魏梦笙站在一旁看着,看女儿认真地把矿泉水瓶踩扁塞进袋里,看她仰着脸问志愿者阿姨“这个塑料能不能变成小猫的饭碗”,忽然想起老道士说的“随缘”——或许不是等缘分上门,是把善意像种子一样撒出去,总有一天会发芽。
绵远河的河堤上,风总带着水汽的凉。魏梦笙和星遥沿着河岸走,女儿的小胶鞋踩在鹅卵石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妈妈你看!”星遥忽然指着水边的芦苇丛,那里缠着个塑料袋,被风吹得鼓鼓囊囊,像只挣扎的白鸟。魏梦笙挽起裤脚走过去解开,星遥蹲在岸边,小手伸进水里捞起片浮着的落叶,说要给河里的小鱼当伞。正说着,水面忽然漾起圈涟漪,一条银闪闪的小鱼跃起来,尾巴扫过星遥的手背,凉丝丝的。“它在谢我呢!”星遥咯咯地笑,魏梦笙望着女儿被夕阳染成金红色的侧脸,心里那根紧绷的弦,好像又松了些。
去玉皇观的日子,母女俩总会提前准备。星遥学着魏梦笙的样子,用小手捏着三支细香,在香炉前站得笔直,稚嫩的声音念着:“请三清祖师爷爷保佑,让小草快快长,让小猫不挨饿。”魏梦笙跪在蒲团上,望着三清像前摇曳的烛火,心里的祈愿却悄悄变了——不再是“求星遥无劫”,而是“求我能护她渡所有该渡的劫”。
老道士总在这时端出两杯山楂茶,看星遥踮着脚喂檐下的青鸟,慢悠悠地说:“心诚了,路就宽了。”魏梦笙望着女儿和青鸟凑在一起的影子,忽然懂了——那些清理的杂草、投喂的猫粮、捡起的垃圾,还有女儿掌心被小鱼扫过的凉意,都是在给缘分铺路。
善行像屋檐下的雨滴,一滴一滴,慢慢就把心里的慌意,泡成了温润的茶。梦笙觉得眼前这些应该是给女儿最好的化解良方吧!
超市仓库的角落里堆着半箱滞销的桃木挂件,李婶擦着货架经过时,总爱念叨两句:“梦笙啊,你家星遥看着娇,得多上心。老话讲‘七活八不活’,孩子三岁前怕惊风,七岁后怕磕碰,都是关坎。”
魏梦笙正核对着进货单,笔尖顿了顿。李婶是超市里的老员工,孙子刚过周岁,说起养孩子的门道一套套的:“我那小孙子刚生下来总夜哭,后来他奶奶去庙里求了个桃核手串,戴在手腕上,夜里就安生了。你也给星遥弄个?桃木避邪,老辈传下来的理儿。”
旁边理货的刘姐也凑过来:“不光桃木,放生也行。我侄女小时候总发烧,她妈每月初一十五去河边放几条红鲤鱼,说是‘替命鱼’,把灾星引走。现在那丫头壮得像头小牛犊。”
喜欢梦谶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梦谶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