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通神秘电话像一根刺,扎在林枫心头。“碎镜”这个比喻让他立刻联想到父亲和大伯竭力守护的那些证据。对手显然知道得更多,这是一种警告,也是一种试探。林枫没有自乱阵脚,他首先加固了公司和个人的信息安全防护,并叮嘱苏晚晴和张浩提高警惕。
商业上,行业标准之争暂时陷入僵局,但“新生科技”的发展并未停步。林枫利用争取到的时间窗口,加速推进与几家大型国企的试点合作。他深知,只有用实实在在的成功案例,才能堵住悠悠之口。然而,合作过程阻力重重,对方内部显然也存在不同声音,流程推进缓慢,处处掣肘。
与此同时,陈哲似乎沉寂了下去,但林枫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陈哲家族正在频繁接触海外某顶尖的工业软件咨询公司,似乎有意重金投入,打造一个全新的、对标“新生科技”的产品。这是资本最直接的碾压方式——用钱买时间,用钱砸技术。
就在林枫全力应对商业困局时,苏晚晴的家庭迎来了一个变故。她的母亲突发急病住院,需要一笔不小的手术费。苏家虽是书香门第,但积蓄并不丰厚。苏晚晴焦头烂额,自尊心使她不愿向林枫开口,而是试图向关系较好的同事和朋友筹款。
林枫是从张浩女友那里得知此事的。他立刻放下手头工作赶到医院,没有任何犹豫地垫付了所有费用,并联系了最好的专家会诊。他的行动干脆利落,没有过多的言语安慰,却给了苏晚晴最实际的支持。
然而,这件事却意外地引发了两人交往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矛盾。陈哲不知从何处得知消息,也赶到医院,不仅表示可以承担全部费用,还暗示可以通过其家族关系找到更“权威”的海外医疗资源。苏晚晴虽然拒绝了陈哲,但母亲在病榻前的一句无心之语:“小陈也是有心了,他家到底根基厚……”,却让承受着巨大压力的苏晚晴情绪失控,与前来探望的林枫发生了争吵。
“林枫,我知道你对我好!可为什么每次我家里有事,总是别人先知道,而你……你总是沉浸在你那些代码和商业斗争里!我知道你难,可我真的好累!”苏晚晴哭着喊道。
林枫愣住了。他习惯于用行动解决问题,却忽略了情感上的及时沟通和陪伴。陈哲这种“无孔不入”的关怀,虽然目的不纯,却在特定情境下放大了林枫因忙碌而产生的“疏忽”。这是现实压力对情感最直接的“压力测试”。
面对苏晚晴的指责和事业的困局,林枫没有辩解或退缩。他做出了两个决定。
第一,对于苏母的病情,他没有与陈哲比拼谁找的专家更“权威”,而是做了一件极富程序员特色的事情。他利用自己的技术背景,编写了一个小程序,整合了国内外公开的该疾病最新研究成果、临床试验数据和专家信息,并利用算法进行了交叉比对和可信度分析,生成了一份极其详尽的治疗路径分析和专家推荐报告。这份报告逻辑清晰、数据翔实,甚至比某些资深医疗顾问的建议更全面客观。当他把这份“代码”的产物交给主治医生和苏晚晴时,所有人都被其专业性和用心程度震撼了。这种硬核的关怀方式,远非陈哲空泛的“找关系”所能比拟,也让苏晚晴真正理解了林枫那份沉默背后的深沉与可靠。
第二,对于商业上的围剿,林枫意识到不能仅靠技术硬扛。他再次仔细研究了那家海外咨询公司,发现其虽然技术实力雄厚,但其核心商业模式是为大型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缺乏打造标准化产品的成功经验,且收费极其高昂。林枫判断,陈哲家族与其合作,很可能陷入“投入巨大、见效缓慢”的泥潭。
于是,林枫做了一件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他主动联系了那家海外咨询公司的首席分析师(通过技术社区建立的薄弱联系),并非寻求合作,而是以探讨技术趋势为名,巧妙地展示了“新生科技”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技术优势和数据验证结果。他以一种纯粹技术交流的姿态,向对方揭示了陈哲项目可能存在的技术路径风险和市场不确定性。这位首席分析师在专业上被林枫折服,随后在内部评估报告中,对与陈哲家族合作的项目提出了更谨慎的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咨询公司的信心,延缓了陈哲项目的进程。
林枫的这两步棋,稳住了情感阵脚,并在商业上巧妙化解了一次危机。但那个关于“碎镜”的警告始终萦绕。他加大了对父亲旧案的私下调查力度,重点排查与李振邦、赵坤同时期、可能涉及国有资产流失案、如今仍身居高位的人物。
调查进展缓慢且危险。一天,林枫收到一个匿名快递,里面是一个旧式U盘。U盘里只有一段嘈杂的录音,似乎是多年前的偷录片段。录音中,一个被称作“老板”的声音(经过处理)在指示手下处理一批“有问题的资产”,并提到“林家那个书生不识抬举,尽快处理干净,不要留下首尾。” 声音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逼我重生是吧!之逆袭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逼我重生是吧!之逆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