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环”住宅单元的空气循环系统发出几不可闻的低吟,将过滤后的、带着一丝人造柠檬草香气的“新风”送入客厅。巨大的复合观景窗外,是“蜂巢”中层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和纵横交错的空中步道,模拟的“午后阳光”给冰冷的合金与玻璃镀上了一层虚假的暖金色。这里没有下层区粘稠的汗味和绝望的气息,只有高效运转的科技带来的秩序感和…一丝疏离的安静。
客厅中央,一方悬浮的全息星图正在无声地旋转、膨胀,将整个房间笼罩在一片深邃的宇宙微光之中。数以亿计的恒星、星云、星系团构成壮丽的画卷,数据流如瀑布般在边缘流淌,标注着距离、光谱类型、资源潜力评估等级。鸿宇站在星图核心,瘦高的身影几乎融入这片虚拟的星海。他鼻梁上架着一副略显笨重的增强现实(AR)眼镜,镜片上跳跃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复杂公式和动态模型。他的手指在虚空中快速滑动、点触,操控着星图的缩放和视角切换,口中念念有词,语速快得像在发射子弹:
“…目标区域NGC-2276边缘,探测器传回的高能粒子散射图谱存在异常相位偏移…δ值超出理论模型预测范围3.7个标准差!这不符合已知的星际介质分布模型…除非…”他猛地停住,手指快速在AR眼镜的虚拟键盘上敲击,调出一组新的数据流,“…存在未被探测到的致密天体引力透镜效应?或者…是某种定向能量源泄露的次级谐波?Dad!Dad!你看这个相位角分布!”他猛地转头,声音里带着纯粹的、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
鸿宇的父亲,一位穿着DSRA标准灰色工程师制服、鬓角微白的中年男人,正坐在旁边的沙发上,手里捧着一个老式的平板阅读器,上面显示着密密麻麻的工程图纸。他抬起头,看着儿子兴奋得发光的脸,眼中闪过一丝温和的笑意和不易察觉的骄傲。他放下阅读器,走到鸿宇身边,看向那片被鸿宇聚焦的、正在被复杂算法重新渲染的星域。
“嗯,相位偏移确实显着,”父亲的声音沉稳,带着工程师特有的精确,“但首先排除探测器本身的系统误差,尤其是经过那个强辐射带之后,传感器阵列的校准参数需要重新评估。定向能量源的假设…鸿宇,这需要的能量级数,以我们目前对NGC-2276区域的了解,不太可能有文明能…”父亲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白——倾向于更保守的技术解释。
“我知道!系统误差可能性是54.8%!”鸿宇立刻接上,手指又快速操作起来,星图上瞬间叠加了十几个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校正模型的数据图层,看得人眼花缭乱,“但我正在并行运行七个校准算法!如果排除所有已知干扰源,这个异常信号的信噪比依然在阈值之上!Dad,想想看,万一…万一它指向一种新的、更高效的能源转换机制呢?就像…”他的目光狂热地扫过父亲放在工作台上的一个东西。
那是一个长约三十公分、表面布满烧蚀痕迹和维修补丁的圆柱体——一台退役的小型离子推进器核心部件。在DSRA的尖端实验室里,它可能连废品都算不上,但却是鸿宇的“圣物”。这是父亲从一次小行星带资源勘探任务中带回的纪念品,一台真实触摸过星辰的引擎残骸。
鸿宇的目光在璀璨的全息星图和冰冷的旧引擎之间来回切换,仿佛在连接着宇宙的宏大奥秘与脚下最基础的工程现实。“…就像这台老古董,它的比冲在当时是突破性的,现在看原理多简单!但正是这些‘简单’的突破,堆砌出了星海之路!”他的语气充满了理工男特有的、对基础原理和突破性进展的崇拜。
父亲看着儿子眼中那几乎要燃烧起来的求知火焰,无奈地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保持这份热情和怀疑精神,鸿宇,这是科学家的基石。但记住,通往星辰大海的道路,每一步都需要坚实的证据和无数次失败的校准。DSRA的报告里不需要‘万一’,需要的是严谨的数据链。”他指了指鸿宇AR眼镜上疯狂跳动的数据,“继续你的分析,把误差可能性降到5%以下,或者找到更直接的关联证据,再来跟我讨论‘新机制’。”
“Yes, sir!”鸿宇下意识地应了一句,像是接受命令的士兵,立刻又沉浸到那片数据和星光的海洋中,手指舞动得更快了。
父亲摇摇头,嘴角带着笑意坐回沙发。他拿起平板,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那个旧引擎。儿子的话触动了他。是啊,再伟大的征途,也是从一个个“旧引擎”开始的。他拿起引擎,指尖摩挲着粗糙的补丁,仿佛能感受到它曾在真空中喷射出的微弱却坚定的蓝色火焰。
---
同一时间,“蜂巢”边缘,巨大城市结构的阴影之下。
这里是规划图上的废弃区域,巨大的旧时代通风管道如同巨兽的遗骸般纵横交错,锈迹斑斑,空气中弥漫着尘埃、潮湿金属和机油混合的奇特气味。管道深处,一个由巨大管道弯头改造而成的、相对干燥的空间,就是他们的“基地”——“星尘前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活在2085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活在2085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